《临江仙·犹记词三十首之八,戊子秋作于般阳 其六》

时间: 2025-01-06 10:49:06

犹记前秋沪江畔,兰台走马匆匆。

万花围住画灯红。

琵琶声调急,一曲有情侬。

转毂江山今昔异,梧烟金井秋空。

珠啼粉怨忆春风。

孙阳何处是,仙梦白云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犹记前秋沪江畔,兰台走马匆匆。
万花围住画灯红。琵琶声调急,一曲有情侬。
转毂江山今昔异,梧烟金井秋空。
珠啼粉怨忆春风。孙阳何处是,仙梦白云封。

白话文翻译:

我仍记得去年秋天在沪江边,兰台的马儿匆匆而过。
万朵鲜花环绕着红色的灯笼,琵琶的声调急促,一曲唱得情深意浓。
时光荏苒,江山已今非昔比,梧桐烟雾缭绕,金井秋空明亮。
泪珠滴落,怨恨的心情忆起了春风。孙阳你现在在哪里?那仙梦被白云封存。

注释:

  • 犹记:仍然记得。
  • 沪江:指的是上海附近的江河。
  • 兰台:古代指书房或文人聚集之所,亦代表文人。
  • 琵琶:一种古典乐器,这里表示音乐。
  • 转毂:车轮转动,比喻岁月流逝。
  • 珠啼:眼泪如珠子般滴落。
  • 孙阳:指传说中的隐士,代表理想的归宿。
  • 白云封:隐喻美好的梦想被封存于云端。

典故解析:

  • 兰台:源于《史记·平原君赵括传》,兰台是古代文人聚集之地,象征着文化与理想。
  • 琵琶:古代文人常以琵琶抒发情感,象征着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 孙阳:古代隐士,传说中代表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邹韬,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考和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戊子年秋,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与现实的反思,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理想的追寻。开头的“犹记前秋沪江畔”如同一扇窗,带领读者走入诗人的记忆中,展现出秋天的景象和人们的匆忙。在“万花围住画灯红”中,色彩鲜艳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热闹的场景,音乐的急促感则增添了情感的张力。接下来的“转毂江山今昔异”则是对时间流转的无奈感慨,诗人意识到曾经的美好已难以重现。最后,以“孙阳何处是,仙梦白云封”收尾,表达了对理想与自由的渴望,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犹记前秋沪江畔:引入回忆,设定场景。
    2. 兰台走马匆匆:描绘文人急促的生活节奏。
    3. 万花围住画灯红:生动展现节日气氛。
    4. 琵琶声调急,一曲有情侬:音乐的情感深厚,寄托了思念。
    5. 转毂江山今昔异: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变化。
    6. 珠啼粉怨忆春风: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7. 孙阳何处是:追问理想与归宿。
    8. 仙梦白云封:象征理想被现实封存。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啼”比喻眼泪。
    • 拟人:琵琶声调急,赋予音乐情感。
    • 对仗:上下联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遥远。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如“秋空”、“春风”,象征着时节的变化与内心情感的波动。
  • 音乐意象:琵琶声、灯光,体现了文化的厚重与情感的表达。
  • 人文意象:兰台、孙阳,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琵琶”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音乐与情感
    • C. 自然景观
  2. “转毂江山今昔异”意在表达什么?

    • A. 旅行的感受
    • B. 时代的变迁
    • C. 个人的成长
  3. “孙阳何处是”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家乡
    • B. 理想与归宿
    • C.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齐白石的《秋思》与邹韬的《临江仙》,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齐白石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邹韬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邹韬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