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戏改秦少游词)》
时间: 2025-01-01 18:07: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鸾去后,洞中白鹤归来,恍然暗惊。吾家渺在瑶京。夜月一帘花影,春风十里松鸣。奈昨梦前尘渐随流水,凤箫歌杳,水长天远,那堪片片飞霞弄晚,丝丝细雨笼晴。正消凝,子规又啼数声。
白话文翻译:
我倚在高高的亭子里,心中恨意如同芳草,虽然被割尽,却又重新生长。我想起在柳树外青鸾飞去之后,洞中白鹤又归来,心中恍惚,暗自惊讶。我家在遥远的瑶京,夜晚的月光照在窗帘上,花影摇曳,春风拂过十里松林。可惜昨日梦中的往事渐渐随流水而去,笛声悠扬,水长天远,怎能忍受那片片飞霞在黄昏中飞舞,丝丝细雨笼罩着晴空。正当我沉思凝望时,子规又在啼叫几声。
注释:
- 倚危亭:指高耸的亭子。
- 芳草:指春天的草,象征着情感的生生不息。
- 青鸾:传说中的鸟,象征着美好而自由的事物。
- 白鹤:常用于比喻高洁的品德。
- 瑶京:指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遥远而美好的地方。
- 凤箫:一种乐器,象征着柔美的音乐。
- 子规:指杜鹃鸟,象征着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字子云,号青山,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八六子》是葛长庚对秦少游词的一种戏改,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出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八六子》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叹。开头的“倚危亭”便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作者在亭中凭栏而立,情感随着景物而流淌。词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表达了对往事的无奈与惋惜,尽管经历了种种苦楚,但情感却依然顽强地生长。
接着,词人通过描绘“柳外青鸾去后”和“洞中白鹤归来”,展现了时光流逝后依旧存在的希望与美好。此处的青鸾与白鹤,分别象征着自由与高洁,词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夜月一帘花影,春风十里松鸣”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春天的生机,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最后,词人感慨“奈昨梦前尘渐随流水”,表现出对过去的伤感与对未来的迷茫,而“子规又啼数声”则在结尾之处再次引发读者对离愁别绪的共鸣。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葛长庚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倚危亭:展现了一种孤独的高处,暗示思考的空间。
- 恨如芳草:情感如草般顽强,虽被割除但依旧生长,象征着无尽的怀念。
- 念柳外青鸾去后:抒发对美好往事的追忆,青鸾象征着逝去的美好。
- 洞中白鹤归来:白鹤的归来象征着某种希望或理想的回归。
- 吾家渺在瑶京:表现出对遥远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夜月一帘花影:描绘出夜晚的朦胧美,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春风十里松鸣: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暗示着生命的延续。
- 奈昨梦前尘渐随流水:对过往的惋惜与感叹,流逝的时间使得美好渐行渐远。
- 凤箫歌杳:音乐的消逝,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逐渐远离。
- 水长天远:表达着无尽的思念与孤独。
- 片片飞霞弄晚:自然美景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
- 丝丝细雨笼晴:雨雾朦胧,象征着情感的复杂与纠结。
- 子规又啼数声:最终的哀鸣,回归到离愁别绪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芳草,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子规啼声”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夜月一帘花影,春风十里松鸣”,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主题思想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永恒,揭示出生命的无常与美好的珍贵。
意象分析:
- 亭子:象征着思考与孤独的空间。
- 芳草:代表着情感的顽强与生命的延续。
- 青鸾与白鹤:分别象征着自由与高洁,反映对理想的追求。
- 夜月与花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象征着内心的柔软。
- 子规:代表着离愁与悲切,是对过往情感的总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恨如芳草”的意思是: A. 恨意如草般茂盛
B. 恨意已消失
C. 恨意如花般娇艳
答案:A -
“吾家渺在瑶京”中的“瑶京”指的是: A. 现实的家
B. 理想的境界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B -
词中“子规又啼数声”象征着: A. 喜悦
B. 离别的哀伤
C. 期待重逢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情感的细腻刻画。
- 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时,展现了浓厚的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八六子》与《春江花月夜》: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往事的追忆,但《八六子》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内敛,而《春江花月夜》则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她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