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前韵 其三》

时间: 2025-01-06 14:35:58

又向清湘弄一舟,笑将双脚问清流。

囊收风月非穷相,梦熟烟霞最上头。

招隐谁甘同寂寞,著书独不为穷愁。

稻粱满地悲鸿旧,驯得沧波万里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叠前韵 其三
庄昶 〔明代〕
又向清湘弄一舟,笑将双脚问清流。
囊收风月非穷相,梦熟烟霞最上头。
招隐谁甘同寂寞,著书独不为穷愁。
稻粱满地悲鸿旧,驯得沧波万里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澈的湘水上划船的情景。他愉快地将双脚浸入清流中,享受着自然的风光。他的心中无穷的风月与美景被囊括其中,梦中仍是烟霞缭绕,令人向往。虽然有人选择隐居,却也不愿与寂寞为伍;而他独自写书,却并非因为生活的贫困。稻谷丰盈的田野让他感到往昔的伤感,然而他也驯服了无边的海波,任凭万里鸥飞翔。

注释

  • 清湘:清澈的湘水,代表自然美。
  • 弄一舟:在水面上划船,享受乐趣。
  • 囊收:把美好的风景和情感装进心中。
  • 梦熟:梦境中熟悉的景象,体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招隐:邀请隐居生活。
  • 稻粱:指稻谷和粮食,象征丰收。
  • 悲鸿:悲伤的鸿雁,象征往日的伤感。

典故解析

  • 清湘:湘江是中国著名的河流,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吟唱。
  • 梦熟烟霞:古代文人多用“烟霞”来描绘自然美景,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昶,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蕴含哲理,关注个人内心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与人们内心的孤独感相伴。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又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湘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诗人在船上划行,双脚浸入清流,象征着他对自然的亲近与享受。诗中“囊收风月非穷相”一句,展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强调心灵的富足与物质的贫乏并不矛盾。通过“梦熟烟霞最上头”,诗人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寄托于梦境之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招隐谁甘同寂寞”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孤独,隐居生活虽然理想,但与寂寞相伴,谁又甘愿承受这种孤独呢?最后两句通过对丰收和昔日悲鸿的对比,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过往的追思,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又向清湘弄一舟:再次向清澈的湘水上划船,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2. 笑将双脚问清流:愉快地将双脚浸入水中,与自然互动。
  3. 囊收风月非穷相:心中装满了美好的风景与情感,强调心灵的富足。
  4. 梦熟烟霞最上头:梦中熟悉的美景,寄托了对理想的追求。
  5. 招隐谁甘同寂寞:隐居生活虽好,但孤独感让人难以承受。
  6. 著书独不为穷愁:写书并非因生活贫困,而是出于内心的追求。
  7. 稻粱满地悲鸿旧:稻谷丰收,却也让人怀念过往的伤感。
  8. 驯得沧波万里鸥:驯服了大海的波涛,任凭万里海鸥飞翔,象征自由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囊收风月”比喻为心灵的富足。
  • 拟人:水流与风景仿佛在与诗人对话,增添了生动性。
  • 对仗:上联与下联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内心的追求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与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湘:清澈的水流,代表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 双脚:象征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风月:代表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内心的富足。
  • 烟霞:美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理想与追求。
  • 鸿雁:代表过往的伤感与回忆。
  • 万里鸥:象征自由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是在哪条河流上划船? A. 长江
    B. 黄河
    C. 湘江
    D. 淮河

  2. 诗中提到的“囊收风月”是什么意思?
    A. 物质的丰富
    B. 心灵的富足
    C. 生活的困苦
    D. 自然的美好

  3. “招隐谁甘同寂寞”的意思是?
    A. 喜欢隐居生活
    B. 隐居生活孤独
    C. 不想隐居
    D. 隐居很快乐

答案

  1. C. 湘江
  2. B. 心灵的富足
  3. B. 隐居生活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对自然景象的感悟与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江雪》:描绘孤独与寒冷的自然景象,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