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脱迹空门,致身台铉。
大计密谋,忠勤不倦。
滦京崇崇,王气所钟。
定鼎宅中,召公之功。
白话文翻译:
隐退到佛门,投身于清静之地。
谋划宏伟的计策,忠诚勤勉不知疲倦。
滦京高耸入云,王的气势所倾向。
在家中安定政权,正是召公的功劳。
注释:
- 脱迹:脱离世俗的生活,隐退。
- 空门:指佛教的门徒,象征出世。
- 致身:献身,投身。
- 台铉:古代官职的名称,象征治理。
- 大计密谋:指深远的计划与策略。
- 忠勤:忠诚和勤奋。
- 滦京:古代的地名,指的是朝廷或王都。
- 崇崇:高耸的样子。
- 王气:王者的气势。
- 定鼎:安定政权,指建立稳固的统治。
- 召公之功:指召公奭,周公的功绩,象征治理国家的智慧与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承恩,明代诗人,风格多样,以抒情和咏史见长,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历史动荡或政治变迁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如召公)的敬仰,寄托了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政治理想与对历史英杰的追忆。诗的开头通过“脱迹空门”的意象,表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追求一种清静的境界。接着,诗中提到“大计密谋,忠勤不倦”,这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也暗示了在实现理想过程中所需的努力与坚持。
“滦京崇崇,王气所钟”则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政治图景,表现了对国家兴盛的向往。最后,诗句“定鼎宅中,召公之功”更是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突出了召公的智慧与功绩,象征着理想治理的实现。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历史智慧的赞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脱迹空门,致身台铉”:表达了隐退世俗,投入清静生活的决心,意在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 “大计密谋,忠勤不倦”:强调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需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 “滦京崇崇,王气所钟”:描绘出一个理想的国度,体现了对国家繁荣的向往。
- “定鼎宅中,召公之功”:历史的回顾,强调治理国家成功的智慧与力量。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空门”比喻隐退的清静。
- 对仗:如“忠勤不倦”与“定鼎宅中”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良好治理的向往与期盼。
意象分析:
- 古代隐士:象征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
- 王气:象征国家的权威与繁荣。
- 召公:代表智慧的治理者,寄托了对贤明政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脱迹空门”指的是什么?
- A. 追求世俗生活
- B. 隐退到佛门
- C. 从政
- D. 旅行
-
“定鼎宅中,召公之功”中的“召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诸葛亮
- C. 周公
- D. 李白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孙承恩的这首诗更注重对历史的反思与政治的理想描绘,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都有明显的差异,但都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