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枯棘双禽
作者: 贝琼 〔明代〕
山禽白头如老翁,一双相命复相从。
秋田无禾苦不饱,下上胡为荆棘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对山中的鸟儿,它们的头发花白,宛如苍老的老人。它们彼此依偎着,命运相连。眼下秋天的田野里没有稻谷,饥饿让它们痛苦不已,为什么还要在这荆棘丛中徘徊呢?
注释:
- 山禽:山中的鸟类,通常指栖息于山林的鸟。
- 白头:形容鸟的头部变白,象征衰老。
- 相命复相从:相互依存、随伴,强调它们的伴侣关系。
- 秋田:秋天的田地,此时通常是收获的季节。
- 无禾:没有稻谷,表明贫困与饥饿。
- 胡为:何以,为什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贝琼,明代诗人,才情横溢,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此首诗作于一个秋季,诗人目睹山中鸟儿生存的艰辛,感慨世事无常,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诗歌鉴赏:
《枯棘双禽》通过描绘两只孤独的鸟儿,表达了生存的困境和对命运的无奈。诗的开头以“山禽白头如老翁”来引入,形象地展示了鸟儿的衰老,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用“一双相命复相从”来表现这对鸟儿的深厚感情,尽管生活艰难,它们仍然紧紧依偎在一起,体现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和伴侣之间的深厚情感。
诗中提到的“秋田无禾苦不饱”,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寓意着秋天本应是丰收的季节,但因种种原因,田地却无法给它们提供足够的食物,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凉。最后一句“下上胡为荆棘中”则是对它们处境的深刻反思,既是对鸟类生存状态的困惑,也是对人类生存境遇的隐喻。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生存困境的思考,体现了一种悲悯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鸟儿的命运,呼唤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禽白头如老翁:描绘鸟儿的外貌,突显其衰老,暗示生命的无常。
- 一双相命复相从:强调鸟儿之间的情感纽带,象征着忠诚与相依。
- 秋田无禾苦不饱:揭示生存的困境,表现出对食物匮乏的痛苦。
- 下上胡为荆棘中:反思鸟儿为什么选择在荆棘中徘徊,质疑其生存选择。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头如老翁”比喻鸟儿的老态。
- 拟人:赋予鸟儿以情感,强调它们的相依相伴。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语音上和谐,形成了优美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生存困境的思考,通过山禽的形象,反映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唤起读者对生命和生态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禽:象征自由与孤独,体现自然的生机与无奈。
- 白头:象征衰老与生命的无常,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荆棘:象征困境与艰难,反映生存的挑战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禽白头如老翁”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鸟儿的衰老
- B. 鸟儿的美丽
- C. 鸟儿的飞翔
-
诗中提到的“秋田无禾”表现了什么?
- A. 田地丰收
- B. 食物匮乏
- C. 鸟儿快乐
-
“一双相命复相从”中的“相命”指的是什么?
- A. 互相帮助
- B. 互相依存
- C. 互相争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鸟吟》:描绘鸟类生存状态,与《枯棘双禽》主题相近。
- 《秋夕》:同样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富有哲理性。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枯棘双禽》:两首诗都涉及孤独与思乡,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后者则关注生存的困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收录贝琼及其他明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详细解读。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分析与赏析,帮助深入理解诗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