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中偶赋》
时间: 2024-09-19 21:16:09意思解释
春雨中偶赋
原文展示
老子年来百事慵,不妨诗课尚能供。
残花已觉胭脂淡,煮酒初尝琥珀浓。
羸病不堪连日雨,孤愁偏怯五更钟。
旧交只有乌藤在,且伴禅床莫化龙。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一年的生活懒散无所事事,不过诗课还能勉强维持。
残余的花朵已然显得颜色淡薄,刚刚煮酒初尝,酒味却是浓郁的琥珀色。
身体羸弱,无法忍受连日的阴雨,孤独的愁苦在五更的钟声中愈加显现。
老朋友只剩下乌藤(书法用的工具)在身边,且让我在禅床上安静地度过,不要让我变得如龙般躁动。
注释
- 老子:指代自己,表达一种自谦的语气。
- 百事慵:百事:形形色色的事情;慵:懒惰,懈怠。
- 胭脂淡:胭脂:红色的颜料;淡:颜色变得浅薄,象征花朵凋零。
- 琥珀:一种颜色,通常指酒的色泽。
- 羸病:身体虚弱,有病。
- 孤愁:孤单的忧愁。
- 乌藤:古代文人用来写字的工具,象征着旧友的陪伴。
- 禅床:用于打坐的床,象征清净的修行环境。
- 化龙:比喻转变成龙,象征着成功或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真挚,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陆游的作品多反映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春雨中偶赋》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年事已高,身体羸弱,面对连日阴雨,感受到生活的无奈与愁苦。此时,春雨润泽大地,却也增添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春雨中偶赋》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陆游在春雨绵绵的日子里,面对生活的无奈与内心的孤独。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诸多细腻的意象描绘了春雨的景象,同时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老友的怀念。
首联“老子年来百事慵,不妨诗课尚能供。”开篇直白,表达了自己的懒散与无所事事,然而诗词仍是他内心的一种寄托。“残花已觉胭脂淡,煮酒初尝琥珀浓。”通过残花的凋零与酒的浓烈,传达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感。
中间两句“羸病不堪连日雨,孤愁偏怯五更钟。”则流露出诗人羸弱的身体与孤独的心情。春雨的连绵让他倍感压抑,五更的钟声更是让孤愁无处寄托。最后两句“旧交只有乌藤在,且伴禅床莫化龙。”在表达孤独的同时,也透出一丝对旧友的眷恋与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春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情感深邃而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子年来百事慵:诗人自谦,感叹自己在这一年中懒散,对生活的事情无精打采。
- 不妨诗课尚能供:尽管生活懒散,写诗仍是他能做的事情,表现出对文学的热爱。
- 残花已觉胭脂淡:花的颜色已经变得淡薄,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逐渐凋零。
- 煮酒初尝琥珀浓:品酒的色泽浓厚,暗示着虽然生活艰难,但仍然有些小确幸。
- 羸病不堪连日雨:身体虚弱,连日的雨让他更加感到无力。
- 孤愁偏怯五更钟:孤独与愁绪在夜深人静时显得更加明显。
- 旧交只有乌藤在:只有昔日的书法工具陪伴他,感叹友人的稀少。
- 且伴禅床莫化龙:希望在禅床上安静地生活,不要被世俗的欲望所驱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残花已觉胭脂淡”,用花比喻生命的美好与凋零。
- 对仗:如“羸病不堪连日雨,孤愁偏怯五更钟”,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孤愁偏怯”,赋予情感以人的特征,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对往昔美好的追忆和对孤独的体悟。通过春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陆游作为文人的深厚情感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希望,同时也带来了压抑与孤独。
- 残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终结与生命的无常。
- 琥珀:象征着温暖的情感与美好的回忆。
- 乌藤:象征着旧友的陪伴与对过往的怀念。
- 禅床: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老子年来百事慵”,这里的“老子”指的是什么?
- A. 老人
- B. 诗人自己
- C. 老师
- D. 忘年交
-
诗人用哪种饮品来象征生活中的小确幸?
- A. 茶
- B. 酒
- C. 水
- D. 果汁
-
诗中提到的“旧交只有乌藤在”中,乌藤最可能代表什么?
- A. 年轻的朋友
- B. 书法用的工具
- C. 失去的爱情
- D. 远方的亲人
答案
- B. 诗人自己
- B. 酒
- B. 书法用的工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是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壮志难酬的情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悟,情感深沉。
粗略解读
陆游的《春雨中偶赋》与杜甫、白居易的作品在主题上有所共通,皆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体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而杜甫和白居易则更注重社会与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