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悟空院》
时间: 2024-12-29 16:43: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枕僧房夜漏深,经窗俄见月华侵。
抗尘走俗成何事,问道参禅徒在心。
智镜直须真里照,机锋莫向句中寻。
悟空不见悟空者,漫对寒灯拥鼻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深夜,躺在僧房中睡觉,突然被月光照进窗来而惊醒。诗人思考世俗的尘事,感慨成就什么对自己并无意义,于是向内心探寻禅道的真谛。智者的明镜必须在真实中照见自己,而灵感的机锋不应仅在句子中寻找。最后,诗人感叹“悟空”的境界,面对寒灯独自吟唱。
注释:
- 高枕:高高枕着,形容睡得安稳。
- 夜漏深:夜晚已深,漏水声响。
- 经窗俄见月华侵:透过窗户,突然看到月光洒入。
- 抗尘走俗:抵抗尘世的纷扰,逃避世俗的生活。
- 问道参禅徒在心:内心探索道理,禅修者的心在探索。
- 智镜:明智的镜子,象征自我反省。
- 机锋:灵感和机智,不应只在句子中探寻。
- 悟空:指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
- 寒灯:寒冷的灯光,象征孤独的思考环境。
- 拥鼻吟:抱着鼻子吟唱,形容独自吟咏的姿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书思,生于宋代,字子岩,号天海,较少为人知的诗人,主攻诗词及禅理,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和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寂静的夜晚,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禅理的追求,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寻。
诗歌鉴赏:
《宿悟空院》是葛书思在一个宁静夜晚中的独白,诗中透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禅理的追求。开头的“高枕僧房夜漏深”描绘了一个安静夜晚的环境,随后“经窗俄见月华侵”则引入了月光的意象,给人以情境的转变,仿佛让人从梦中醒来,思绪逐渐清晰。诗人在思考“抗尘走俗成何事”,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反思,认为外界的成就与繁华对于真正的内心世界并无太大意义。接下来的“问道参禅徒在心”更是指向内心的探索,强调禅的内涵。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智镜直须真里照”形象地说明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强调要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智慧,而非仅依赖语言文字的表象。结尾的“悟空不见悟空者”,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悟”的理解,暗示真正的领悟在于内心的觉醒,而不是外在的寻求。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禅理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枕僧房夜漏深:“高枕”表明诗人安然入睡,背景设在僧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经窗俄见月华侵: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象征着清醒与思考的开始。
- 抗尘走俗成何事:质疑在世俗中追逐名利的意义,表现出对尘世的厌倦。
- 问道参禅徒在心:表达了诗人向内探寻禅理的决心。
- 智镜直须真里照:自我反省的必要性,强调真实的重要性。
- 机锋莫向句中寻:提示灵感和智慧不应局限于语言表达。
- 悟空不见悟空者:探讨内心的觉醒与领悟的境界。
- 漫对寒灯拥鼻吟:独自面对寒灯,吟唱思考,体现孤独与智慧的碰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抗尘走俗”和“问道参禅”,形成对比,增强表达力度。
- 意象:月光、寒灯等意象,营造出深邃而宁静的氛围。
- 比喻:将自我反省比作“智镜”,体现出深刻的哲理内涵。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内心追求的探索,强调真正的智慧与觉悟在于内心的领悟,而非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月华:象征清明与觉醒,引导思考。
- 寒灯: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反省。
- 智镜:象征自我反省与智慧的显现。
- 悟空:代表一种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枕僧房夜漏深”中的“高枕”是指什么?
A. 睡得安稳
B. 高高的枕头
C. 僧人的房间 -
“抗尘走俗成何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名利的向往 -
“智镜直须真里照”中的“智镜”象征什么?
A. 外在的智慧
B. 自我反省
C. 书籍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探讨夜晚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乡愁的表达。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涉及对道理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文学赏析》
- 《禅宗与诗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