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史辅之席上歌者赠《云头香乞词》)》

时间: 2025-01-17 09:34:44

蓬莱一捻云,彻骨龙涎染。

风味韵而芳,笑语柔而婉。

花娇绿鬓寒,酒凝清歌怨。

翠幄已烟秾,银烛重休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蓬莱一捻云,彻骨龙涎染。
风味韵而芳,笑语柔而婉。
花娇绿鬓寒,酒凝清歌怨。
翠幄已烟秾,银烛重休翦。

白话文翻译:

在蓬莱山上轻轻捻起一缕云朵,令人骨髓透彻地感受到龙涎香的熏染。
那风的味道芳香而和谐,笑声柔和而婉转。
鲜花娇艳,绿鬓如寒,酒杯中凝聚着清歌的怨恨。
翠色的帷幔已经烟雾缭绕,银烛的光辉似乎也不再明亮。

注释: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美好和超凡的境地。
  • 龙涎染:龙涎香,指一种珍贵的香料,寓意美好的气息。
  • 风味韵而芳:风中带有优雅的韵味和芳香。
  • 娇绿鬓寒:形容女子的花容月貌,绿鬓表示年轻美丽,寒可能暗指清冷的气质。
  • 酒凝清歌怨:酒中凝聚着清丽的歌曲和内心的怨愤。
  • 翠幄:指绿色的帷帐,象征着温馨的环境。
  • 银烛重休翦:银色的蜡烛,暗示着光辉的消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观国(公元1085年-公元1142年),字子方,号香山,晚号醉翁,北宋时期诗人及词人,出身于士族,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交替阶段。高观国通过这首词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结合了宴会的欢愉与内心的孤寂,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复杂心理。

诗歌鉴赏:

《生查子》以轻盈的笔触描绘出宴会中悠然的氛围,诗歌的开头便以“蓬莱一捻云”引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通过“彻骨龙涎染”,诗人将感官体验与情感结合,传达出一种极致的美感和香气。整首词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生活的细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笑语柔而婉”展现了宴席上的欢愉,而“酒凝清歌怨”则揭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仿佛在欢乐的表面下隐藏着一丝忧伤。最后,诗人用“翠幄已烟秾,银烛重休翦”总结了宴会的结束,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和无奈。这种对比更是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蓬莱一捻云:以蓬莱山的云朵开篇,暗示仙境般的美好。
  2. 彻骨龙涎染:用龙涎香的沁入感,表现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
  3. 风味韵而芳:强调风的气息优雅而芳香,暗示环境的和谐美好。
  4. 笑语柔而婉:描绘欢快的氛围,增添了宴会的温暖。
  5. 花娇绿鬓寒:用花和绿鬓的对比,表现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冷清。
  6. 酒凝清歌怨:酒中的怨恨,暗示着内心的情感纠葛。
  7. 翠幄已烟秾:翠色的帷帐如烟,象征宴会的结束与感伤。
  8. 银烛重休翦:蜡烛的光辉不再明亮,暗示美好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宴会的美好比作蓬莱仙境。
  • 拟人:酒凝聚了情感,表现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宴会氛围的享受与对生活深切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蓬莱:象征美好与超越。
  2. 龙涎:代表珍贵与独特。
  3. 笑语:欢愉与温暖。
  4. 清歌:情感的表达与寄托。
  5. 翠幄:温馨的环境与宴会的气氛。
  6. 银烛:象征光辉与美好时光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美好与超凡
    C. 悲伤与孤独

  2. “酒凝清歌怨”中的“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无奈

  3. 诗中“翠幄已烟秾”暗示了什么?
    A. 宴会的开始
    B. 美好时光的流逝
    C. 暴风雨的来临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比较高观国的《生查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失去的感慨,但高观国的作品更注重宴会的欢愉与内心的孤寂,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感伤与对往日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