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州刺史新令好,不用西山取石劳。
拆得凤山杨琏塔,南城不日似云高。
白话文翻译:
苏州的刺史发布了新的法令,执行得很好,不再需要去西山采石了。
拆除了凤山上的杨琏塔,南城的景象不久就会如同云彩般高耸。
注释:
- 苏州刺史:指苏州的地方官员,负责治理苏州的政务。
- 新令:新的法令或政策。
- 西山:指苏州附近的西山,以采石闻名。
- 凤山:苏州的一座山,山上有杨琏塔。
- 杨琏塔:一座著名的塔,因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受到重视。
- 南城:指苏州的南部城墙或区域。
- 云高:寓意高耸入云,形容城市的壮丽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诗人、书法家,号山人,晚号白石,著有《白石诗集》。他以清新自然、简练质朴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风光。
创作背景:
《杵歌七首》是杨维桢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社会变化和自然景观的观察。此首诗描绘了苏州刺史推出的新政令,展示了政策带来的社会变迁及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直接的叙述方式,表达了对苏州刺史新政的赞美和对城市面貌变化的感慨。开头两句提到新的法令,直接表明了政策的效果,不再需要艰苦地从西山取石,这样的转变不仅减轻了劳动的负担,也暗示了社会的进步。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拆除杨琏塔这一行为,展现了城市面貌的变化,南城的景象将如云般高耸,暗示着城市发展的雄伟与繁荣。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西山的劳作与南城的高耸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的取舍,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整体而言,诗歌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发展与自然景观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苏州刺史新令好:表明了新政策的良好效果。
- 不用西山取石劳:强调政策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强度和负担。
- 拆得凤山杨琏塔:指明了具体的行动,即拆除历史建筑。
- 南城不日似云高:展望未来,描绘了南城即将达到的新高度。
修辞手法:
- 对比:新政与旧劳作的对比,突出政策的积极影响。
- 夸张:南城的景象如云般高,夸大了未来城市建设的美好愿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苏州的城市建设为主题,表现了对新政的赞美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同时流露出对历史遗迹的惋惜。
意象分析:
- 西山:象征着传统的劳作与自然资源的获取。
- 杨琏塔: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拆除意味着对过去的割舍。
- 南城:象征着新的城市发展与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苏州刺史的新令主要是为了( )
- A. 增加税收
- B. 减少劳动强度
- C. 拆除所有塔楼
- D. 加强城防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西山”主要是指( )。
-
判断题:诗人对拆除杨琏塔的行为表示赞同。(对/错)
答案:
- B
- 苏州附近的一座山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登飞来峰》:同样描绘了山水与城市的关系,但对于自然的崇尚更加明显。
- 《春望》: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感受,与杨维桢的积极展望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学习》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