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黔国后园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9:3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黔国后园二首 其二
何景明
天空远水明秋岸,
梧叶萧森枫树残。
黄菊数从行处见,
紫萸独向醉中看。
浮云楼观滇城暮,
落日山川道寒。
忽忆登高去年客,
慈恩湖阁共凭阑。
白话文翻译:
在这明亮的秋天,远处的天空和水面交相辉映,梧桐树的叶子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枫树已经开始凋零。走在路上,偶尔能见到几朵黄菊,而紫萸却独自一人,醉眼看着周围的美景。浮云在滇城的高楼上飘荡,黄昏时分,落日映照着山川,带来一丝寒意。忽然想起去年登高时的客人,我们曾在慈恩湖阁一起倚靠着栏杆,畅谈风景。
注释:
- 黔国:古时指贵州一带,诗中指代作者的居住地或游览之地。
- 浮云楼观:这里的“楼观”指高楼,寓意高处的观景台。
- 慈恩湖阁:指一处具体的景点,可能是作者曾与朋友游玩、畅谈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景明,明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生平多游历于江南地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正值秋天,作者在后园中游览,心中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以表思乡情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秋日的气息,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开头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氛围,天空与水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黄菊和紫萸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与思索,黄菊的生命力和紫萸的孤独感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生动。
在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浮云和落日的意象,渲染了黄昏的氛围,带给人一种深沉的寒意,体现了秋天的萧瑟与无情。最后两句则引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回忆起与朋友一起登高的时光,增添了感伤的气息,反映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整首诗不仅有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空远水明秋岸:描绘远方的天空与水面在秋天的映衬,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
- 梧叶萧森枫树残:描写秋风中的梧桐叶,枫树的凋零,暗示时光的流逝。
- 黄菊数从行处见:在路上偶尔能见到的黄菊,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紫萸独向醉中看:紫萸独立,似乎在陶醉于周围的美景,表现孤独感。
- 浮云楼观滇城暮:浮云在高楼上飘荡,映衬出滇城的黄昏景象。
- 落日山川道寒:落日余晖照在山川上,带来一丝寒冷的感觉。
- 忽忆登高去年客:回忆起去年与朋友一起登高的情景,暗示对友人的思念。
- 慈恩湖阁共凭阑:提到曾与友人在湖阁倚靠栏杆,表露出对友谊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物比喻人生的无常与感伤。
- 对仗:对仗工整,如“浮云楼观”和“落日山川”,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思念与感伤,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无情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黄菊:象征坚韧、生命力。
- 紫萸:象征孤独,体现出内心的思索。
- 浮云:象征流动与变幻,暗示生命的无常。
- 落日:象征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菊”象征什么?
- A. 坚韧
- B. 孤独
- C. 死亡
-
“浮云楼观滇城暮”中“浮云”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 A. 安宁
- B. 生命的流动
- C. 友谊
-
诗中提到的“慈恩湖阁”是指:
- A. 诗人的故乡
- B. 诗人去过的一个景点
- C. 诗人想象中的地方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宁静与隐逸。
- 孟浩然的《春晓》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体现了不同季节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