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泆泆白云,顺风而回。
渊渊绿水,盈坎而颓。
乘流远逝,自躬兰隈。
杖策答诸,纳之素怀。
长啸清原,惟以告哀。
白话文翻译:
白云悠悠,随风而去。
深深的绿水,满盈而沉。
乘着水流远去,独自躲在兰花的隐秘处。
手持拐杖回馈朋友,心中怀着纯洁的情感。
在清澈的原野上长啸,唯有此以表达我的哀伤。
注释:
- 泆泆:形容白云飘动的样子。
- 渊渊:形容水深而清澈。
- 盈坎而颓:水满而倾斜,意指水位高而不稳。
- 自躬兰隈:躲藏于兰花的阴影处,象征隐逸和清雅。
- 杖策:手持拐杖,表示身体虚弱或年老。
- 纳之素怀:将情感寄托于纯洁的胸怀。
- 长啸:高声呼喊,表达内心的感受。
- 清原:指清澈的原野,象征自然的纯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兰隈”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兰花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与高洁、雅致的品格相联系。诗人借此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嵇康(223年-262年),字子云,号阮籍,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他是“竹林七贤”的重要成员之一,以其独立不羁的性格和深刻的哲学思想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魏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多有隐逸之志。嵇康在这种背景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情感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四言诗 其七》是一首典雅而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开篇的“泆泆白云”与“渊渊绿水”,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自然图景,给读者一种宁静的美感。这种美感不仅限于外在景物,更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然。
接下来的“乘流远逝,自躬兰隈”则表现了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他希望在自然的庇护下,远离世俗的纷扰。通过“杖策答诸,纳之素怀”,诗人表达了对于朋友的关心与怀念,显示出他对人际关系的珍视。最后一句“长啸清原,惟以告哀”则透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与孤独,长啸不仅是对自然的呼唤,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宣泄。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泆泆白云:描绘云彩轻柔飘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气氛。
- 顺风而回:与自然和谐相处,象征着顺应自然的态度。
- 渊渊绿水:表现水的清澈与深邃,暗示内心的深沉。
- 盈坎而颓:水的满溢与倾斜,暗示生活的不稳。
- 乘流远逝:表达对自由的追求,象征着放下世俗的束缚。
- 自躬兰隈:隐逸于自然之中,体现出诗人的清雅与孤独。
- 杖策答诸:体现对朋友的关心与回应,表现人际关系的温暖。
- 纳之素怀:将情感寄托于纯洁之中,反映出诗人的高洁情操。
- 长啸清原:以长啸表现哀伤,强调个人情感的深度。
- 惟以告哀:最后总结,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人生的旅程,借以表达诗人的思考。
- 拟人:云、流水等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杖策答诸,纳之素怀”,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哀伤,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与洒脱。
- 绿水:象征生命的深度与清澈。
- 兰隈:象征隐逸与高洁。
- 长啸:象征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泆泆白云”形容的是什么?
- A. 风
- B. 云
- C. 水
-
“乘流远逝”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 A. 财富
- B. 自由
- C. 权力
-
诗歌最后一句“惟以告哀”意指?
- A. 表达快乐
- B. 表达哀伤
- C. 表达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隐逸的情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嵇康《四言诗 其七》与陶渊明《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嵇康更突出内心的哀伤,而陶渊明则显得更为淡泊与安详。
参考资料:
- 《魏晋南北朝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嵇康与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