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言诗 其十
作者:嵇康 〔魏晋〕
羽化华岳,超游清霄。
云盖习习,六龙飘飘。
左配椒桂,右缀兰苕。
凌阳赞路,王子奉轺。
婉娈名山,真人是要。
齐物养生,与道逍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超脱世俗、追求道教理想的境界。
如同羽化的仙人,飞升到华岳之巅,轻松游荡在清澈的天空。
云层轻柔地覆盖着,六条神龙在空中翱翔。
左边徐徐飘动的是椒与桂,右边则缀满了兰与苕。
沿着阳光明媚的道路,王子在前引导车驾。
婉转动人的名山,真正的仙人向往的地方。
齐物论养生,与道相合,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注释
字词注释
- 羽化:指脱离凡俗,升入仙界。
- 华岳:指华山,象征高远、崇高的境界。
- 清霄:清澈的天空。
- 习习:轻柔的样子。
- 六龙:传说中的神龙,象征祥瑞。
- 椒桂:指香气四溢的香料和植物,象征美好。
- 兰苕:兰花和苕(即蕨类植物),象征清雅。
- 凌阳:在阳光下高飞。
- 王子:指高贵的地位或理想中的人。
- 婉娈:形容美丽的山水。
- 真人:指修道成仙的人。
- 齐物:平等的看待万物,追求自然和谐。
典故解析
- 羽化:道教中的概念,指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死的状态。
- 齐物论:出自《庄子》,讲述万物平等的哲学观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音乐家和诗人。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道教思想的推崇而闻名。嵇康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魏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思想解放的时代。嵇康受道教思想影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诗中展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超然脱俗的理想境界,展现了作者对道教哲学的追求与向往。诗中通过“羽化华岳”与“超游清霄”的意象,表现了超越尘世、飞升仙界的愿望。诗的开头即营造出一种轻灵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
接下来的“云盖习习,六龙飘飘”通过形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祥和而神秘的气氛,六龙的出现则为这一场景增添了神话色彩,象征着通往更高境界的力量。随后“左配椒桂,右缀兰苕”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暗示着理想生活的富饶与美好。
最后几句“婉娈名山,真人是要。齐物养生,与道逍遥。”则直接表明了诗人的追求,真正的“真人”所向往的,是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嵇康对道教思想的理解与融汇,传达出一种理想化的生存状态,既具有文学的美感,又蕴含哲学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羽化华岳,超游清霄:描绘了飞升的境界,表现出一种超脱感。
- 云盖习习,六龙飘飘:云层轻柔,神龙翱翔,象征祥瑞和自由。
- 左配椒桂,右缀兰苕:自然的美好,表现了理想生活的富裕。
- 凌阳赞路,王子奉轺:理想的道路,象征着高贵和追求。
- 婉娈名山,真人是要:强调了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 齐物养生,与道逍遥: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生活,体现了道教的思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生活比作飘渺的云雾。
- 拟人:云层和神龙被赋予了生命,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由与逍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化:象征超脱和长生。
- 华岳:代表高远的理想境界。
- 云:象征自由和轻松。
- 龙:象征祥瑞和力量。
- 椒桂、兰苕:象征自然之美与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羽化”是指什么?
A. 身体的变化
B. 脱离世俗
C. 超越时间 -
“婉娈名山”中“婉娈”形容的是?
A. 颜色
B. 山的美丽
C. 人的性格 -
诗中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
A. 现实主义
B. 道教思想
C. 儒家思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描绘自然的壮美与人对理想的追求。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与本诗,均表现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但李白更偏向于个体情感的抒发,而嵇康则更注重对道教理想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
- 《道教与中国文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