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会上人院
鼓角城中寺,
师居日得闲。
必能行大道,
何用在深山。
破衲新添线,
空门夜不关。
心知与眼见,
终取到无间。
白话文翻译:
在鼓角声响的城中,有一座寺庙,
和尚们在这里日复一日地享受清闲。
他们能真正走上正道,
何必待在深山之中呢?
破旧的僧衣上缝上了新线,
空荡荡的寺门夜间始终不关。
心中所知与眼前所见,
最终也能达到无间的境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鼓角: 战鼓与号角,象征战争或城市的喧闹。
- 得闲: 形容悠闲自在的状态。
- 大道: 指正道或真理。
- 深山: 指偏远的山林,象征隐逸的生活。
- 破衲: 破旧的僧衣。
- 新添线: 指对破衣进行缝补。
- 空门: 寺庙的大门,象征出入自由。
- 心知与眼见: 形容心中所理解与眼前所见的事物。
典故解析:
- 深山隐士: 诗中提到的“深山”暗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士的理想生活,反映出人们对隐居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900年。其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往往富有哲理性,关注社会和人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寺院中的僧人生活,反映出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会上人院》是一首反映道教思想与世俗生活的诗作。杜荀鹤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寺院中僧人的清闲生活,表现出一种对“大道”的追求与对隐居生活的思考。诗中“鼓角城中寺”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喧嚣的背景,与后文中“师居日得闲”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寺院的安宁,也反映了人们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必能行大道,何用在深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真理的思考。在诗人看来,真正的修行不一定要在遥远的山林中隐居,而是可以在城市的寺庙中实现。通过“破衲新添线”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体现出一种朴素与真实,使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智慧和对物质的淡泊。
最后,“心知与眼见,终取到无间”则是全诗的哲学总结,强调内心的领悟与外在的观察之间的联系,表达出一种深邃的思想境界。这首诗不仅具有人生哲理,更是对唐代社会中人们思想状态的深刻反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鼓角城中寺: 设定寺庙的喧闹环境,暗示城市生活的繁忙。
- 师居日得闲: 描述僧人们在寺院中的安静生活。
- 必能行大道: 表达了对僧人修行能力的肯定。
- 何用在深山: 质疑传统隐士生活的必要性。
- 破衲新添线: 反映出僧人对生活的真实态度。
- 空门夜不关: 象征寺院的开放与包容。
- 心知与眼见: 强调内心与外界之间的关系。
- 终取到无间: 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对比: 城市的喧嚣与寺院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 象征: 深山象征隐士生活,寺庙则象征内心的平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探索,强调心灵的修行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体现出一种智慧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鼓角: 象征喧闹与纷扰的城市生活。
- 寺庙: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 破衲: 体现出对物质的淡泊与真实的态度。
- 空门: 象征开放的心态与包容的修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鼓角城中寺”中的“鼓角”指的是什么?
A. 战争 B. 音乐 C. 寺庙 D. 农田 -
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应该在哪里进行?
A. 深山 B. 寺庙 C. 城市 D. 学校 -
诗中提到的“破衲”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贫困 C. 真实 D. 复杂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隐者》 王维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隐者》,两者都探讨了隐逸生活的意义,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和谐,而杜荀鹤则关注内心的修行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荀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