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临海姚中丞》

时间: 2025-01-19 22:40:44

夏辞旌旆已秋深,永夕思量泪满襟。

风月易斑搜句鬓,

星霜难改感恩心。

寻花洞里连春醉,望海楼中彻晓吟。

虽有梦魂知处所,去来多被角声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荀鹤的《寄临海姚中丞》

夏辞旌旆已秋深,
永夕思量泪满襟。
风月易斑搜句鬓,
星霜难改感恩心。
寻花洞里连春醉,
望海楼中彻晓吟。
虽有梦魂知处所,
去来多被角声侵。

白话文翻译:

在夏天的旗帜已然告别,秋天却已深深降临,我在漫漫长夜中思念你,泪水湿透了衣襟。风月容易改变容颜,而我对你的感恩之情却难以改变。寻花的洞里我醉得连春天也不愿离去,望海的楼中我吟唱到清晨。虽然梦中的灵魂知道归处,但往来却总被角声所打扰。

注释:

  1. 旌旆:指军旗,象征夏天的盛大与热烈。
  2. 永夕:漫长的夜晚。
  3. 泪满襟:泪水湿透了衣襟,形容悲伤的情感。
  4. 风月:指自然景色的变化。
  5. 感恩心: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6. 寻花洞:指寻花的地方,暗示春天的美好和快乐。
  7. 彻晓吟:通宵吟唱,直到黎明。
  8. 梦魂:指梦中的灵魂或思念中的人。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表达的情感与古代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相似,常见于唐代诗歌中,尤其是对于离别和思念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年-约900年),字子美,号少游,唐代诗人,生于江西,后生活于南方一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离愁别绪方面表现出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荀鹤对好友姚中丞的思念之情,时值秋冬之交,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情感的持续,表达了对友人深情的挂念。

诗歌鉴赏:

《寄临海姚中丞》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感伤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季节的变迁来寄托对友人的情感。开篇以“夏辞旌旆已秋深”引入,展现出时间的流逝,夏天的热情已被秋天的深沉取代,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接下来的“永夕思量泪满襟”,更是将这种感情推向高潮,泪水浸湿了衣襟,传达出深切的思念之痛。

诗人接着写道“风月易斑搜句鬓,星霜难改感恩心”,用对比手法表现时间的无情与人心的恒久,虽然风月容易改变人的容颜,但他对姚中丞的感激与思念之情却始终如一。后半部分“寻花洞里连春醉,望海楼中彻晓吟”,描绘了他在美好的春光中醉酒吟唱的场景,反衬出对友人的怀念与渴望。

最后两句“虽有梦魂知处所,去来多被角声侵”,则表达了对友人心灵的向往,尽管在梦中可以相见,但现实中却常常被外界的喧嚣所打扰。这种强烈的思念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夏辞旌旆已秋深:夏天的结束,秋天已深,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永夕思量泪满襟:漫漫长夜思念,泪水打湿了衣襟。
    • 风月易斑搜句鬓:风和月容易改变人的容颜。
    • 星霜难改感恩心:星辰与霜雪却难以改变我对你的感恩之情。
    • 寻花洞里连春醉:在花的洞里,我醉得不愿离去。
    • 望海楼中彻晓吟:在望海的楼中,我吟唱到天明。
    • 虽有梦魂知处所:梦中的灵魂知道彼此的归处。
    • 去来多被角声侵:往来的时候,常被角声打扰。
  2.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风月的变化与人心的恒久,强调思念之深。
    • 象征:夏天与秋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泪水象征着思念与痛苦。
  3. 主题思想

    •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时间虽在流逝,但对友人的感情始终未变,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与珍视。

意象分析:

  1. 夏天:象征着热情与活力,然而随着秋天的来临,热情逐渐消退。
  2. 泪水:象征着思念与悲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
  3. 风月:象征自然的变化,暗示人事的无常。
  4. 梦魂: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夏辞旌旆已秋深”,这里的“旌旆”指的是什么?

    • A. 军旗
    • B. 风帆
    • C. 帽子
    • D. 旗杆
  2.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A. 自然景色
    • B. 醉酒
    • C. 泪水
    • D. 梦境
  3. “寻花洞里连春醉”的意思是什么?

    • A. 在春天的洞里醉酒
    • B. 寻找春天的花
    • C. 在花的洞里陶醉
    • D. 春天的洞里很美丽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杜荀鹤的《寄临海姚中丞》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杜的情感更为细腻,王的则更为豪放,反映出不同的诗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杜荀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