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张别驾新齐》

时间: 2025-01-19 13:43:23

世业传圭组,江城佐股肱。

高斋征学问,虚薄滥先登。

讲论陪诸子,文章得旧朋。

士元多赏激,衰病恨无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张别驾新齐
作者:孟浩然

世业传圭组,江城佐股肱。
高斋征学问,虚薄滥先登。
讲论陪诸子,文章得旧朋。
士元多赏激,衰病恨无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与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诗中提到世家传承的荣耀,但自己似乎难以匹敌;在高堂之上追求学问,却又感到虚薄,无法与他人竞争;参与讨论,结交知己,却因年衰病重而感到无能为力。


注释

  • 世业:世代的家业,指家族的荣耀和传统。
  • 圭组:圭是古代一种权力象征,指代权贵的家族。
  • 股肱:比喻助手、支持者。
  • 高斋:指高处的书房,象征求知的地方。
  • 虚薄:意指学识浅薄。
  • 滥先登:比喻不应得的名利。
  • 陪诸子:与同辈的朋友交流。
  • 士元:士人的地位和成就。
  • :激励、鼓舞。
  • 衰病:衰老和生病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风清新飘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孟浩然与友人张别驾相聚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自己学业和身体状况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名利的淡薄和对学问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孟浩然的《宴张别驾新齐》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冲突。诗的开头描绘了士人家族的荣光,紧接着转入对自身学识和地位的自省,体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自嘲。诗人以“高斋征学问”来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但随即又以“虚薄滥先登”表明自己的无力感,显示出他在追求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挣扎。

“讲论陪诸子”展现了诗人在社交中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文章得旧朋”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最后的“士元多赏激,衰病恨无能”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过往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年老体衰的无奈与遗憾。

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极为细腻,既有对友人的眷恋,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人生和命运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业传圭组:家族的光辉历程传承至今,显示出对传统的尊重。
  2. 江城佐股肱:在江城中,我倾心为他人助力,显现出对友人的支持和怀念。
  3. 高斋征学问:高雅的书斋中追求学问,象征了诗人对知识的向往。
  4. 虚薄滥先登:感叹自己的学问浅薄,无法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5. 讲论陪诸子:与同辈朋友交流学识,共同探讨,是诗人珍视的社交。
  6. 文章得旧朋:与旧友相聚,感受亲切与温暖。
  7. 士元多赏激:士人多受赞赏,但也伴随着压力与责任。
  8. 衰病恨无能:年老生病,感到无能为力,暗示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使用了对称的结构,如“世业传圭组”与“江城佐股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股肱”象征着朋友的支持,生动而形象。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句子结构,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情、学问与人生的无奈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展现出唐代士人心中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斋:象征学问与理想的追求。
  • 江城:代表着友谊和过往的回忆。
  • 士元:体现出士人身份与社会地位。
  • 衰病: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斋”主要象征什么?

    • A. 书房
    • B. 友谊
    • C. 自然景色
  2. “士元多赏激”中“士元”是指什么?

    • A. 士人的地位
    • B. 诗的主题
    • C. 友情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但更注重旅途中的自然景色。
  • 李白《早发白帝城》: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豪情与壮志,与孟浩然的感伤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浩然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