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添酒中六咏。酒枪》

时间: 2025-01-06 15:53:06

象鼎格仍高,其中不烹饪。

唯将煮浊醪,用以资酣饮。

偏宜旋樵火,稍近馀酲枕。

若得伴琴书,吾将著闲品。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奉和添酒中六咏。酒枪

作者: 皮日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象鼎格仍高,其中不烹饪。
唯将煮浊醪,用以资酣饮。
偏宜旋樵火,稍近馀酲枕。
若得伴琴书,吾将著闲品。


白话文翻译:

这象形的鼎仍然高昂,里面却不用于烹饪。
只是煮些浑浊的酒液,用来助兴畅饮。
特别适合围着柴火,稍微靠近醉卧的枕头。
如果能有琴书相伴,我就会静心品味这闲适的生活。


注释:

  • 象鼎:古代一种器物,象形的鼎用于盛食物,象征权力和地位。
  • 浊醪:指浑浊的酒液,古人常用来饮酒。
  • 旋樵火:意指围着柴火,取暖、烹煮。
  • 馀酲:指酒后微醉,依稀的醉意。
  • 琴书:指琴乐和书籍,象征文化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皮日休(834-883),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以风趣幽默、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田园生活和饮酒作乐,反映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繁华、文人雅集的背景下,诗人借酒抒怀,表达对闲适生活和文化追求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酒枪》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饮酒和闲适生活的热爱。开篇用“象鼎”引入,象征着高贵的生活方式,但随即转向“浑浊的酒液”,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调侃与反思。诗中提到围着柴火,暗示了一种温暖与亲近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晚,周围是朋友的欢声笑语。

尤其是最后两句“若得伴琴书,吾将著闲品”,更是道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理想向往——在醉意朦胧中,伴随着琴声与书籍,享受那份悠闲的时光。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恰恰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理想,也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关于生活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却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自然,传达了诗人对酒、对友、对文化的热爱,展现了唐代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象鼎格仍高:象形的鼎依然高耸,暗示诗人的身份地位依旧。
  2. 其中不烹饪:但在这里并没有烹饪美食,似乎表明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淡漠。
  3. 唯将煮浊醪:只是用来煮些浑浊的酒液,突出饮酒的主题。
  4. 用以资酣饮:用酒来助兴畅饮,直接表达了诗人的饮酒乐趣。
  5. 偏宜旋樵火:适合围着火炉,享受温暖的环境。
  6. 稍近馀酲枕:靠近微醉的枕头,暗示轻松愉悦的心情。
  7. 若得伴琴书:如果能有琴和书相伴,体现了文化生活的理想。
  8. 吾将著闲品:我将沉浸于这种闲适的享受中。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语言简练,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生活比作饮酒,展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意象:通过“象鼎”、“浊醪”、“琴书”等意象,传递出文化与闲适的交融。

主题思想:整体来看,诗歌表达了一种对饮酒、闲适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由与文化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鼎:象征身份和地位,表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 浊醪:代表生活中的乐趣和享受,体现对酒的热爱。
  • 旋樵火:传达温暖、亲切的生活场景。
  • 琴书:象征文化生活,体现诗人的文人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象鼎”象征什么?

    • A. 美食
    • B. 身份与地位
    • C. 田园生活
  2. 诗人对“浊醪”的态度是?

    • A. 排斥
    • B. 热爱
    • C. 忽视
  3. “若得伴琴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富贵生活
    • B. 闲适文化生活
    • C. 旅行冒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 陶渊明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了饮酒与闲适,但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强调个体的孤独与自由,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