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诗。入林屋洞》
时间: 2025-01-19 21:29:20
斋心已三日,筋骨如烟轻。
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连亘三十六,各各为玉京。
自非心至诚,必被神物烹。
顾余慕大道,不能惜微生。
遂招放旷侣,同作幽忧行。
其门才函丈,初若盘薄硎。
洞气黑昳ft,苔发红鬇鬡.试足值坎窞,低头避峥嵘。
攀缘不知倦,怪异焉敢惊。
匍匐一百步,稍稍策可横。
忽然白蝙蝠,来扑松炬明。
人语散澒洞,石响高玲玎。
脚底龙蛇气,头上波涛声。
有时若服匿,偪仄如见绷。
俄尔造平淡,豁然逢光晶。
金堂似镌出,玉座如琢成。
前有方丈沼,凝碧融人睛。
云浆湛不动,璚露涵而馨。
漱之恐减算,酌之必延龄。
愁为三官责,不敢携一bl.
昔云夏后氏,于此藏真经。
刻之以紫琳,秘之以丹琼。
期之以万祀,守之以百灵。
焉得彼丈人,窃之不加刑。
石匮一以出,左神俄不扃。
禹书既云得,吴国由是倾。
藓缝才半尺,中有怪物腥。
欲去既嚄唶,将回又伶俜。
却遵旧时道,半日出杳冥。
屦泥惹石髓,衣湿沾云英。
玄箓乏仙骨,青文无绛名。
虽然入阴宫,不得朝上清。
对彼神仙窟,自厌浊俗形。
却憎造物者,遣我骑文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湖诗
入林屋洞
作者: 皮日休 〔唐代〕
斋心已三日,筋骨如烟轻。
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连亘三十六,各各为玉京。
自非心至诚,必被神物烹。
顾余慕大道,不能惜微生。
遂招放旷侣,同作幽忧行。
其门才函丈,初若盘薄硎。
洞气黑昳,苔发红鬇鬡。
试足值坎窞,低头避峥嵘。
攀缘不知倦,怪异焉敢惊。
匍匐一百步,稍稍策可横。
忽然白蝙蝠,来扑松炬明。
人语散澒洞,石响高玲玎。
脚底龙蛇气,头上波涛声。
有时若服匿,偪仄如见绷。
俄尔造平淡,豁然逢光晶。
金堂似镌出,玉座如琢成。
前有方丈沼,凝碧融人睛。
云浆湛不动,璚露涵而馨。
漱之恐减算,酌之必延龄。
愁为三官责,不敢携一昔。
云夏后氏,于此藏真经。
刻之以紫琳,秘之以丹琼。
期之以万祀,守之以百灵。
焉得彼丈人,窃之不加刑。
石匮一以出,左神俄不扃。
禹书既云得,吴国由是倾。
藓缝才半尺,中有怪物腥。
欲去既嚄唶,将回又伶俜。
却遵旧时道,半日出杳冥。
屦泥惹石髓,衣湿沾云英。
玄箓乏仙骨,青文无绛名。
虽然入阴宫,不得朝上清。
对彼神仙窟,自厌浊俗形。
却憎造物者,遣我骑文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整体意思是:我已经静心三天,感觉身体轻盈如烟。腰间佩戴着金兽,手中持着火铃。在幽静的池塘边,四百里之内有着日月的精华,连绵不绝三十六座山峰,每一座都像是玉京一般。若不是内心至诚,必然会被神物烹煮。回首我对大道的向往,却不舍得微不足道的生命。于是我招来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幽静中行走。洞口不过一丈,最开始看起来像是平坦的石头。洞中空气阴暗,苔藓长得红彤彤的。试着小心翼翼地走过坎坷,低头避开高耸的岩石。攀爬而上,我毫不知疲倦,怪异的场景让我不敢惊动。爬行了一百步,稍微调整姿势就能横过。忽然一只白色的蝙蝠,扑向松明光亮的火炬。人声在洞中散去,石头发出清脆的回响。脚下是龙蛇般的气息,头顶是波涛般的声音。有时像是隐匿起来,仿佛被束缚住。忽然又变得平静,豁然开朗,见到了晶莹的光辉。金色的厅堂似乎是雕凿出来的,玉座像是精心雕刻的。前面有一个方形的池塘,水面如碧玉般清澈,融入人们的眼睛。云浆静止不动,晶莹的露珠弥漫着芬芳。漱口恐怕会减少寿命,饮用却必定延年益寿。忧愁是三官的责难,不敢携带一片云彩。隐居在这里藏匿真经,雕刻成紫色的琳琅,秘密保存于丹琼之中。期望它能流传万世,守护百灵的灵气。哪里能得到那位长者,偷偷藏起来却不受惩罚。石匣一打开,左边的神灵就不再封闭。禹书早已说过,吴国由此倾覆。藓缝才有半尺,中间有怪物的腥味。欲离去却又感到无奈,想回去又觉得孤独。最终遵循旧时的道路,半日后才从幽暗中出来。鞋子沾上泥土,衣服湿透了云英。玄箓缺乏仙骨,青文没有绛名。虽然进入了阴宫,却无法朝见上清。面对那神仙的洞府,厌倦了世俗的形态。反而怨恨造物者,让我骑上文星。
注释
- 斋心: 指静心、修身养性。
- 筋骨如烟轻: 形容身体轻盈无重。
- 金兽: 腰间佩戴的金属饰物,象征贵重和尊贵。
- 火铃: 用于照明或作为信号的铃铛。
- 幽塘: 深邃、宁静的池塘。
- 日月精: 形容池塘中蕴含的精华。
- 神物: 神秘的事物或灵异的存在。
- 道: 道教的修行之道。
- 迷失: 迷失在幽暗的环境中。
- 朝上清: 追求高远的境界。
- 文星: 代表文人、学者的星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梦得,号青原,唐代诗人,出生于苏州,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与白居易、元稹等人齐名,常以描写山水、田园和人生哲理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皮日休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追求超脱世俗、寻求真理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太湖诗》通过描绘一个幽静的山洞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心变化与自然感受。开篇以“斋心已三日”引入,强调了静心修身的重要性,接着通过细腻的描写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神秘的世界。
诗中“幽塘四百里”描绘了一个广袤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天地万物的感悟与哲思。诗人在洞中感受到的“龙蛇气”和“波涛声”,象征着自然力量的强大与神秘,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逐渐从迷失中走向觉醒,最终在“豁然逢光晶”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光明。
整首诗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道教的向往,也对自身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世浮华的厌倦以及对自然清净的追求。诗的结尾部分,诗人流露出对造物者的怨恨,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对超脱的渴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真实自我的探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斋心已三日,筋骨如烟轻。”:修身养性三天,身体轻松自在。
- “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装饰与武器,象征着身份与力量。
-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广阔的自然与精华,体现出诗人对天地的感悟。
- “自非心至诚,必被神物烹。”:强调诚心重要,否则会被神秘事物所困扰。
- “遂招放旷侣,同作幽忧行。”:与朋友一起探寻幽深的道理。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筋骨如烟轻”形象地表达了轻松的状态。
- 对仗:如“金兽”和“火铃”,形成强烈的对比。
- 象征:如“日月精”象征着智慧和真理。
-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道教的超脱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真实自我的探索。
意象分析
- 金兽: 象征财富和权力。
- 火铃: 代表光明与信号。
- 幽塘: 体现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广阔。
- 白蝙蝠: 象征神秘与未知的事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幽塘”指的是: A. 深邃的池塘
B. 浅水塘
C. 湖泊
D. 河流 -
诗人对“造物者”的态度是: A. 感激
B. 厌恶
C. 崇拜
D. 忽视 -
诗中提到的“金兽”主要象征: A. 力量
B. 财富
C. 智慧
D. 美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皮日休与王维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皮日休更注重内心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倾向于通过景物描写来展现心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皮日休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