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暂入松门拜祖师,
殷勤再读塔前碑。
回头忽向寻阳使,
太守如今是惠持。
白话文翻译:
我暂时走入松门,向祖师敬拜,
恭敬地再次阅读塔前的碑文。
转身忽然想起了寻阳的使者,
如今的太守正是惠持。
注释:
字词注释:
- 暂入:暂时进入。
- 松门:松树环绕的寺庙入口,象征清幽的环境。
- 祖师:指创立宗派或寺庙的高僧。
- 殷勤:恭敬而热情。
- 碑:指立碑,通常用于纪念。
- 回头:转身,回顾。
- 寻阳:地名,古代的寻阳,今为江西省的一部分。
- 太守:地方官员,管理一方事务。
- 惠持:人名,指某位太守的名字,可能为作者的朋友或熟人。
典故解析:
- 松门:松树象征着长寿和高洁,常用于描绘佛教或道教的清净之地。
- 碑:在古代,碑文常用于记录历史和传达教义,具有历史文化的深厚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字维桢,号不羁,生于盛唐时期。他以诗风豪放、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于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涉前往双峰寺时,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故友的思念。诗中提到的惠持或许是李涉的友人或同僚,反映了他对昔日友人的怀念与关注。
诗歌鉴赏:
《双峰寺得舍弟书》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索的古诗。诗的开头以“暂入松门拜祖师”引出,表现出诗人对佛教的尊敬与向往。松门的形象不仅描绘了寺庙的环境,更象征着一种清净、超脱的境界。接下来“殷勤再读塔前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敬仰之情,诗人不仅是一个旁观者,更是一个虔诚的信徒,试图通过阅读碑文来汲取智慧与教义。
转折的“回头忽向寻阳使”一语,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回忆起与寻阳使者的往事,似乎在思索友人与自己的关系。最后一句“太守如今是惠持”则带有一丝感慨,说明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诗中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交融,展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李涉的笔触细腻而富有画面感,令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恬淡而又深沉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暂入松门拜祖师:诗人走进寺庙,向祖师表示敬意,显示了对宗教和传统的尊重。
- 殷勤再读塔前碑:在塔前的碑文上,诗人用心阅读,表现出对历史和教义的重视。
- 回头忽向寻阳使:突然回忆起寻阳的使者,暗示友情与时光的交错。
- 太守如今是惠持:提及惠持,表明时光的变迁以及对昔日朋友的关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松门、碑文等意象营造了清幽的氛围,象征着人文和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提示人们珍惜当下的情谊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门:象征清静、长寿和高洁。
- 碑: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故事与智慧。
- 寻阳:代表着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拜的是哪位祖师?
- A. 惠持
- B. 不详
- C. 释迦牟尼
- D. 祖师无名
-
诗中提到的“碑”主要用来记录什么?
- A. 历史
- B. 教义
- C. 个人事迹
- D. 以上皆是
-
太守的名字是什么?
- A. 不详
- B. 惠持
- C. 李涉
- D. 寺庙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临安邸》- 林升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涉的《双峰寺得舍弟书》与杜甫的《登高》都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李涉更多地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友人的怀念;而杜甫则在忧国忧民的情感上更为深刻,展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涉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