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过招隐寺
作者: 李涉 〔唐代〕
原文展示:
每忆中林访惠持,今来正遇早春时。
自从休去无心事,唯向高僧说便知。
白话文翻译:
每次回想起在中林寺拜访惠持法师的情景,如今正值早春时节再次来到这里。自从我闲暇无事之后,心中没有其他挂念,只想向高僧请教。
注释:
- 中林: 指中林寺,位于浙江省,历史悠久,是著名的佛教寺庙。
- 惠持: 指惠持法师,可能是作者在寺中所结识的高僧。
- 无心事: 没有其他事情牵挂,心中清净。
- 高僧: 指有高深佛法的僧人。
典故解析:
“惠持”指的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高僧,诗中提及的“中林寺”是一个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佛教的崇尚与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李涉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佛教的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涉对佛教的向往与追求宁静生活的时期,正值春季,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生命的复苏。
诗歌鉴赏:
《过招隐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诗的开头提到“每忆中林”,表现出诗人对过去与高僧惠持相会的怀念,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温暖的怀旧情感。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回到寺庙的情景,正值早春时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给人以希望与宁静的感觉。
“自从休去无心事”一句,反映了诗人对繁杂世事的释然,心中无牵挂,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最后,诗人选择向高僧请教,表明了他渴望通过佛法来寻求内心的安宁与智慧。整体上,这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佛教思想的认同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每忆中林访惠持”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强调了与高僧的深厚情谊。
- “今来正遇早春时”通过季节的变化,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与新的开始。
- “自从休去无心事”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释放,强调了心灵的自我解放。
- “唯向高僧说便知”则是对智慧的渴求,表明诗人希望在佛法中找到答案。
-
修辞手法:
- 对仗: “每忆”与“今来”,“无心事”与“高僧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春天象征着新的生命与希望,隐喻着诗人内心的重新开始。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佛教的崇尚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春: 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寻。
- 高僧: 代表着智慧与启示,是诗人内心安宁的寄托。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李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是什么?
- A. 少林寺
- B. 中林寺
- C. 龙门寺
- 诗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 游玩
- B. 拜访高僧
- C. 学习绘画
- 李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鸟鸣涧》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李涉的《过招隐寺》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虽然风格不同,但情感基调相似,均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佛教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李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