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唐人送宫人入道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7:30:19

苦忆仙人萼绿华,乞身遥入太清家。

向来写恨余红叶,此去行踪有碧霞。

学道晚依新药灶,洗妆朝弃旧菱花。

玉笙不作昭阳调,缑岭闲吹月影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忆仙人萼绿华,乞身遥入太清家。
向来写恨余红叶,此去行踪有碧霞。
学道晚依新药灶,洗妆朝弃旧菱花。
玉笙不作昭阳调,缑岭闲吹月影斜。

白话文翻译:

我苦苦思念那位仙人,身披绿华的仙子,希望自己能遥远地进入太清的家。
过去我常在红叶下写下思念,而如今我的去处却有了碧霞相伴。
我学习道理太晚,依赖于新制的药灶,早晨洗妆时又舍弃了旧的菱花。
再也不吹奏昭阳的调子,而是在缑岭的清风中,随意地吹奏着月影斜的乐曲。

注释:

  • 仙人:指神仙,传说中长生不老的人。
  • 萼绿华:指盛开的花朵,形容美丽。
  • 太清家:道教中指天界,或仙人的居所。
  • 余红叶:指残存的红叶,象征离愁别绪。
  • 碧霞:青翠的霞光,象征美好的未来。
  • 新药灶:比喻修道的工具,暗示学习道理的努力。
  • 菱花:指菱角的花,这里用来比喻过去的妆容。
  • 玉笙:一种乐器,象征高雅的音乐。
  • 昭阳调:古代一种优美的乐曲,象征传统的美好。
  • 缑岭:指山名,象征自然的宁静。

典故解析:

  • 太清:道教的三清之一,代表最高的境界。
  • 昭阳:源自《乐府诗集》,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乐曲。
  • 碧霞:在古诗中常用以象征美好的前景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濂,明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喜爱道教文化,作品多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濂对道教思想的探求之际,表达了他对仙人和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旧日生活的怀念与告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仙境的向往与现实的告别,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诗中,诗人以“苦忆”开篇,直接表明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通过“乞身遥入太清家”的愿望,表达了对道教仙境的渴望。接下来的“向来写恨余红叶”,则是对过去生活的反思,红叶象征着旧日的情感与回忆,而“碧霞”则代表着新生活的希望与美好。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苦忆仙人萼绿华:表达对仙人的深切思念,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意象。
  2. 乞身遥入太清家:表达对超凡生活的渴望,显示出一种向往。
  3. 向来写恨余红叶:回忆过去的感伤,隐喻对旧情的留恋。
  4. 此去行踪有碧霞:展望未来,充满希望。
  5. 学道晚依新药灶:反映出对道理学习的追求,虽晚但不懈。
  6. 洗妆朝弃旧菱花:象征对旧生活的告别,追求新生。
  7. 玉笙不作昭阳调:不再追求传统的美好,而是追求自由。
  8. 缑岭闲吹月影斜:展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笙不作昭阳调”比喻生活的选择。
  • 对仗:如“洗妆朝弃旧菱花”与“学道晚依新药灶”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道教的追求和对旧情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新生的期待。

意象分析:

  • 仙人:象征理想与永恒。
  • 红叶:代表过去的情感与遗憾。
  • 碧霞:象征未来的希望。
  • 玉笙:代表传统与优雅。
  • 缑岭:象征宁静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乞身遥入太清家”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 A) 追求财富
    • B) 追求自由与超脱
    • C) 追求爱情
    • 答案:B
  2. “苦忆仙人萼绿华”中的“萼绿华”指的是什么?

    • A) 仙人的花朵
    • B) 仙人的衣服
    • C) 仙人的住所
    • 答案:A
  3. 诗中“玉笙不作昭阳调”意味着什么?

    • A) 诗人放弃了传统的乐曲
    • B) 诗人开始学习新的乐曲
    • C) 诗人想要回归传统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但更多地强调了饮酒的快乐。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则在宁静中寻求内心的平和,和李濂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濂生平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