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豫和
歌奏毕兮礼献终,
六龙驭兮神将升。
明德感兮非黍稷,
降福简兮祚休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歌声奏毕,礼仪也结束了;六条龙驾驭着神灵的将领升天而去。明德所感动的不是谷物的丰收,而是降临的福祉表明了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注释:
- 歌奏毕兮礼献终:歌声已经结束,礼仪也完成了。
- 六龙驭兮神将升:传说中有六条龙作为神的使者,驾驭着神将升天。
- 明德感兮非黍稷:明德所感动的并不是农作物,如黍和稷(两种谷物)。
- 降福简兮祚休征:降临的福气是表明国家安宁与繁荣的简示。
典故解析:
“六龙”是古代传说中用来象征天神或权威的象征,常与天子、祭祀等场合联系在一起。“黍稷”是指两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代表着丰收与安定。在古代中国,祭祀活动常常与国家的安宁、丰收紧密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该诗的具体作者为佚名,属于唐代的作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艺术达到了高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祭祀圜丘的场合,反映了古代中国重视祭祀的观念,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与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诗歌鉴赏:
《郊庙歌辞》中的这段乐章以其庄重严肃的气氛展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深厚底蕴。开篇的“歌奏毕兮礼献终”便营造出一种仪式感,令人感受到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诗中提到的“六龙驭兮神将升”,通过神话意象的运用,使人联想到天神降临的壮观场面,增强了祭祀的神秘感与崇高感。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德行的思考,强调了明德的重要性,表明国家的安宁与繁荣并不单靠物质的丰收,而是来自于内心的道德感召。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体现了对“德”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传达了对国家昌盛与人民安居乐业的期盼,表达了古人对天命的尊重与信仰,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歌奏毕兮礼献终:仪式的开始与结束,强调了祭祀活动的规范性。
- 六龙驭兮神将升:运用神话意象,增加了神秘与庄严的氛围。
- 明德感兮非黍稷:指出真正的福祉不是物质丰收,而是道德感召。
- 降福简兮祚休征:福气的降临与国家的安宁息息相关。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六龙”象征神灵)、对仗(如“歌奏毕兮礼献终”与“降福简兮祚休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强调真正的丰收与安宁来自于内心的德行,而非单纯的物质。
意象分析:
- 六龙:象征神灵、权威。
- 明德:代表道德、良知。
- 黍稷:象征丰收、物质的富裕。
- 福气:象征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龙”象征什么?
- A. 农作物
- B. 神灵
- C. 人民
-
“明德感兮非黍稷”中强调的是什么?
- A. 物质丰收
- B. 道德感召
- C. 战争胜利
-
诗中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物质丰收
- B. 国家安宁
- C. 神明降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庙会歌辞》:同样涉及祭祀主题的诗作。
- 《春江花月夜》:描绘自然与人文情感的经典之作。
诗词对比:
- 比较《郊庙歌辞》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郊庙歌辞》更侧重于道德与祭祀,而《将进酒》则倾向于享乐与人生短暂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研究》
- 《唐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