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阶赠诗,再和元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9:51: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此头颅唤奈何,蚕丝到老已无多。
聊同蚓吹重泉出,敢许蛙鸣两部歌。
自笑桑田容我适,无端铁砚课孙磨。
诗书且领清閒福,日月凭他似掷梭。
白话文翻译:
这颗头颅呼喊着又能如何呢?蚕丝到老也已经不多了。
只是愿意像蚯蚓一样在重泉中涌出,敢说有如青蛙的鸣叫能唱出两首歌。
我自嘲桑田还能让我闲适,竟然无端地用铁砚教孙子磨砚。
诗书仍然让我享受清闲的福气,日月轮转仿佛像掷梭一样。
注释:
- 头颅:指人的头,象征思维和意识。
- 蚕丝:指蚕所吐的丝,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有限。
- 蚓:指蚯蚓,象征低微的存在。
- 重泉:指泉水的重涌,寓意生命的源泉。
- 蛙鸣:指青蛙的叫声,代表自然的声音与生机。
- 桑田:指桑树田地,象征田园生活。
- 铁砚:指用来磨墨的砚台,象征学习与书法。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 掷梭:比喻时间的快速流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用锡是清代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词常常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及对世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郑用锡晚年,诗人面对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感慨生命的短暂与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荡与个人境遇的影响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当下的反思与感悟。
诗歌鉴赏:
本诗展现了郑用锡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思考与对平淡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如此头颅唤奈何”引出人生的无奈,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接着提到“蚕丝到老已无多”,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展现了诗人对老年的反思。
“聊同蚓吹重泉出,敢许蛙鸣两部歌”描绘了自然的生机与简单的快乐,暗示诗人渴望回归自然,享受简单的生活。接着“自笑桑田容我适,无端铁砚课孙磨”则表现了诗人自我调侃的幽默感,虽然生活简单却也不失乐趣。
最后两句“诗书且领清閒福,日月凭他似掷梭”则是对诗书文化的推崇,强调了在时间的流逝中,知识与文化给予了人们精神上的富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意象和人生哲理的结合,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如此头颅唤奈何”:表达对自身存在的思考,感到无奈。
- “蚕丝到老已无多”:感慨生命与时间的短暂。
- “聊同蚓吹重泉出”:渴望简单的生活,回归自然。
- “敢许蛙鸣两部歌”:期待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乐趣。
- “自笑桑田容我适”:自嘲闲适的生活。
- “无端铁砚课孙磨”:批判无意义的教导。
- “诗书且领清閒福”:强调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
- “日月凭他似掷梭”:比喻时间的快速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月凭他似掷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知识与文化的崇尚,体现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头颅:象征思考与意识。
- 蚕丝: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蚯蚓:简单生活的象征。
- 蛙鸣:自然的生机。
- 桑田:田园生活的宁静。
- 铁砚:学习与知识的象征。
- 日月: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如此头颅唤奈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
“蚕丝到老已无多”中“蚕丝”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命的短暂
C. 知识 -
诗人对“桑田”的态度是?
A. 讽刺
B. 向往
C. 疏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享受。
- 杜甫的《春望》:反映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比较郑用锡与李白在对时间与生命的态度上,郑用锡偏向于淡然与自然,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激情,反映出不同的生活观与价值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郑用锡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