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宴宣猷堂应令诗》
时间: 2025-01-17 09:59: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侍宴宣猷堂应令诗
作者: 庾肩吾 〔南北朝〕
副君德将圣,陈王才掞天。
归来宴平乐,置酒对林泉。
炉香杂山气,殿影入池涟。
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弦。
听曲惭回顾,思经徒欲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宣猷堂宴会上,作者对当时君主德行的赞美和对音乐舞蹈的沉醉。诗中提到,副君的品德将要达到圣贤的境地,陈王的才能如同掌控天命一般。宴会的气氛愉悦,酒杯相对,周围的山水景色令人心旷神怡。炉中的香气与山中自然气息交融,宫殿的影子倒映在池水中,形成美丽的涟漪。随着时间的推移,艳丽的舞蹈和新曲不断登场,令人陶醉。然而,听着动人的音乐,作者不禁感到羞愧,回想往昔,心中只想安静地入睡。
注释:
- 副君:指副手的君主或王侯。
- 德:品德、道德。
- 陈王:指当时的王,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位君主。
- 掞:掌握、掌控。
- 平乐:平静而快乐的宴会。
- 置酒:摆上酒席。
- 林泉:指自然的山林和泉水,象征优美的环境。
- 炉香:香炉中的香气。
- 殿影:宫殿的影子。
- 池涟:水面上的涟漪。
- 艳舞:华丽的舞蹈。
- 上弦:指新歌上演。
典故解析:
- “副君德将圣”:暗指君主的品德将达到圣贤的境界,反映了当时对君主德行的期待。
- “陈王才掞天”:可能与历史上的陈王有关,表现出对其才能的高度评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肩吾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诗歌见称,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往往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主。他的诗歌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个宴会上,旨在表达对君主的赞美以及对音乐、舞蹈的喜爱,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宴会场景,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雅士的生活风貌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通过“副君德将圣”与“陈王才掞天”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君主的期待和对现实的感慨。宴会的气氛通过“置酒对林泉”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山林泉水的自然之美与香炉的芳香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意境。
随着“艳舞时移节”的出现,诗人将目光转向舞蹈和音乐,表现出对艺术的热爱。然而,最后一句“听曲惭回顾,思经徒欲眠”则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与无奈,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前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整首诗在欢愉的氛围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副君德将圣:赞美副君的德行即将如圣人般高尚。
- 陈王才掞天:赞美陈王的才能如同掌控天命,极具权威。
- 归来宴平乐:归来的宴会充满了欢乐与平静。
- 置酒对林泉:酒席设在青山绿水之间,环境优美。
- 炉香杂山气:炉中的香气与山中的自然气息交融。
- 殿影入池涟:宫殿的影子映入池水,形成涟漪。
- 艳舞时移节:舞蹈随着时间而变化,场面华丽。
- 新歌屡上弦:新的歌曲不断演奏,令人陶醉。
- 听曲惭回顾:听着音乐感到羞愧,回想往昔。
- 思经徒欲眠:思绪纷乱,心中只想入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陈王才掞天”比喻为掌控能力,强调其卓越。
- 对仗:如“炉香杂山气,殿影入池涟”,体现了工整的修辞风格。
- 意象:通过“山气”、“池涟”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优雅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宴会的欢愉与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通过对君主的赞美以及对艺术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副君德: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 林泉: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代表人们向往的生活。
- 炉香:象征着文人墨客的雅趣。
- 艳舞:象征着生活中的热情与欢乐。
- 新歌:代表着文化的活力与创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副君德将圣”中“德”指的是什么?
- A. 财富
- B. 品德
- C. 权力
-
诗中提到的“置酒对林泉”表现了怎样的环境?
- A. 喧闹
- B. 宁静优美
- C. 冷清孤独
-
“听曲惭回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羞愧与怀念
- C. 不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描写春夜的美景与情感。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庾肩吾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善于描绘自然,但庾肩吾更注重宴会和人物的情感,而王维则常以山水为主,体现出清幽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庾肩吾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