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其十九》
时间: 2025-01-17 09:19: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白话文翻译:
在西岳的莲花山上,远远地看见了明星。
轻盈的手握着芙蓉,虚幻的步伐轻轻走在太清之上。
霓裳轻拂着长长的带子,飘舞着飞向天空。
邀我一起登上云台,向卫叔卿高高致意。
恍惚中与他们一起离去,驾着鸿雁飞向紫色的冥界。
俯瞰洛阳的河川,望见茫茫的胡人兵马在奔走。
血流满地染红了野草,豺狼们尽披上了华丽的冠缨。
注释:
- 莲花山:即西岳华山,因山中有莲花而得名。
- 明星:指天空中的星星,象征着遥远的目标或理想。
- 素手:形容手洁白柔美,常用来描绘美女。
- 芙蓉:指荷花,象征清丽脱俗。
- 虚步:轻盈的步伐,形容行走的轻巧。
- 霓裳:华美的衣裳,常与仙女形象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其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古风 其十九》写于李白游历过程中,表现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反映了李白对理想与现实、自由与束缚的矛盾心理。
诗歌鉴赏:
本诗展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提及西岳莲花山,立即将读者引入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作者通过描绘素手握芙蓉,虚步蹑太清,构建了一个充满灵动与轻盈的意象,展现了他那种超脱于尘世的洒脱与自由。霓裳曳广带的形象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似乎在描绘一位仙女的飘然出尘,更为诗篇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在诗的后半部分,李白的视角突然转向现实,俯视洛阳川,目睹战乱之中的胡兵,流血涂野草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李白内心的冲突与痛苦,也反映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诗中“豺狼尽冠缨”的描写,生动而直观地传达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与悲哀,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李白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宽广胸怀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催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在遥远的西岳莲花山上,远远看到明星,暗示追寻理想的渴望。
-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以清丽的手握着芙蓉,轻盈的步伐走在太清之上,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华丽的衣裳轻轻飘动,仿佛在升空飞行,表现出诗人理想生活的幻想。
-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邀请我一同登上云台,向卫叔卿致意,体现出对友人的尊重和向往。
-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恍惚中和他们一起离去,驾着鸿雁飞向紫色的冥界,暗示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俯瞰洛阳的河川,看到茫茫的胡兵奔走,体现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血流满地染红了野草,豺狼们尽披华丽的冠缨,揭示了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如“霓裳曳广带”暗示着诗人的理想生活。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如“邀我登云台”暗示友好的邀请。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理想的生活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李白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展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山:象征纯洁与高尚,代表理想的栖息地。
- 素手、芙蓉:象征美与清丽,体现出诗人的理想女性形象。
- 霓裳、云台:象征着理想与升华,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洛阳川、胡兵:象征现实中的战争与苦难,反映出社会的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西岳莲花山”是指哪个山?
- A) 泰山
- B) 华山
- C) 嵩山
- D) 衡山
-
填空题:诗中“流血涂野草,豺狼尽_____”。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画面一开始是美好的,后来转向惨烈的现实。(对/错)
答案:
- B) 华山
- 冠缨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古风 其十九》与杜甫《春望》:两者同样反映了战乱对社会的影响,李白以浪漫的视角描绘理想,而杜甫则以忧国忧民的情怀直面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