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腰》

时间: 2025-01-01 14:59:56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舞腰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白话文翻译

在舞蹈中,裙子随着旋转轻轻摇摆,手臂也随着舞动而悠然自得。虽然没有音乐的伴随,却依然显得娇美动人。未必那些年轻男子能知道我舞曲的错误,偶尔偷眼回头,只是为了不让舞姿受影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裙裾:裙子的下摆。
  • 旋旋:形容旋转的样子。
  • 迢迢:遥远,形容舞动的手臂似乎在远方。
  • 不趁音声:没有音乐的伴奏。
  • 自趁娇:自然地显得娇媚。
  • 诸郎:指年轻的男子。
  • 知曲误:知道舞曲的错误。
  • 偷眼:偷偷看。
  • 回腰:指舞姿转动的动作。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舞蹈的描绘,反映出当时文人对女性舞姿的欣赏和对情感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二人合称“元白”。他以诗歌和散文闻名,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爱情及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舞腰》创作于元稹的中年时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对女性美的欣赏与舞蹈艺术的流行。在唐代,舞蹈不仅是娱乐场合的重要部分,也是文人社交的一种方式。

诗歌鉴赏

《舞腰》是元稹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女性舞蹈之美的佳作。诗中描绘了舞者在舞动中裙摆轻扬,手臂如云,充分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优雅。开头的“裙裾旋旋手迢迢”将舞者的形象生动展现出来,仿佛能看到她轻盈的舞姿,听到她舞动时裙摆的轻响。这种描写不仅注重外在形象,更暗含了舞者内心的自信与骄傲。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提出即便没有音乐的伴随,舞者依然能够自得其乐,体现了对舞蹈本身的热爱与投入。而“未必诸郎知曲误”则展现了舞者对于外界评价的淡然,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自我表现的坚定信念。诗的最后一句“偷眼为回腰”更是将舞者的细腻情感与舞姿的互动结合,流露出一种若隐若现的情感张力。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舞蹈画面,更是对女性独立、自信精神的赞美,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多元审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裙裾旋旋手迢迢:通过“裙裾”与“手”的对比,展现了舞者的灵动与优雅。
  • 不趁音声自趁娇:强调舞者的自信与魅力,即使没有音乐也能吸引眼球。
  • 未必诸郎知曲误:表达了对外界评价的不在乎,舞者的自我意识更为重要。
  • 一时偷眼为回腰:展示了舞者在舞动中,与观众之间的微妙互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裙裾”、“手”等意象比喻舞者的轻盈。
  • 对仗:前两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舞者的情感与动作拟人化,体现其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舞者的舞姿,传达出女性自信与优雅的美,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欣赏与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裙裾:象征女性的柔美与妩媚。
  • :代表舞者的灵动与自由。
  • 音声:暗示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反映出艺术的内在联系。
  • 诸郎:象征观众的目光,体现出社会对于女性表现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舞者的动作是怎样的?
    A. 缓慢
    B. 灵动
    C. 笨拙

  2. 诗人对音乐的态度是?
    A. 依赖
    B. 不在乎
    C. 反对

  3. “诸郎”是指什么?
    A. 老人
    B. 年轻男子
    C. 小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样描绘音乐与舞蹈的情感。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豪放与激情,反映唐代的文化氛围。

诗词对比

  • 元稹的《舞腰》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展示了对表演艺术的赞美,但前者更侧重于舞者的个人感受,而后者则强调了音乐与情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文集》
  • 《唐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