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云际寺赠深上人》

时间: 2025-01-08 20:40:32

暂别青蓝寺,今来发欲斑。

独眠孤烛下,风雨在前山。

坏宅终须去,空门不易还。

支公有方便,一愿启玄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云际寺赠深上人
作者: 李端 〔唐代〕

暂别青蓝寺,今来发欲斑。
独眠孤烛下,风雨在前山。
坏宅终须去,空门不易还。
支公有方便,一愿启玄关。

白话文翻译

我暂时离开青蓝寺,今天来到这里感到心情沉重。
独自一人在烛光下入睡,前山的风雨声不断。
破旧的宅子终究是要离开的,空旷的寺庙却不容易再回到。
支公的法门确实方便,希望能够开启我的心灵之门。

注释

  • 青蓝寺: 诗人之前所住之寺,青蓝色象征宁静和清幽。
  • 欲斑: 心情沉重,感到无奈。
  • 孤烛: 独自的蜡烛,象征孤寂与清冷的环境。
  • 坏宅: 指旧居,象征离别与人生的无常。
  • 空门: 指寺庙,象征清净与求道的环境。
  • 支公: 指支道林,唐代著名的高僧,象征智慧与引导。

典故解析

“支公”指的是支道林,他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以其智慧和道德受到尊敬。诗中提到的“方便”意指他教导人们以简单的方式来理解深奥的道理,具有启迪心灵的作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李端在诗中常常融入佛教思想,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端离开青蓝寺,前往云际寺的时候,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新环境的期待。诗人在此时面临人生的选择和内心的挣扎,故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李端的《宿云际寺赠深上人》展示了他对人生、孤独与求道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暂别青蓝寺”开篇,便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青蓝寺的过往中,诗人或许感受到了宁静与满足,而“今来发欲斑”则表露出他对新环境的不安和惆怅。接下来“独眠孤烛下”描绘了一幅孤独的画面,烛光微弱,仿佛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渺小。

“风雨在前山”则将外部环境与内心情感相结合,风雨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不确定,而“坏宅终须去,空门不易还”则反映了对旧居的留恋以及对新生活的无奈。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的复杂情绪。

最后一句“支公有方便,一愿启玄关”则是对智慧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希望通过高僧的教导找到内心的安宁。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李端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暂别青蓝寺: 暂时离开之前的栖息地,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2. 今来发欲斑: 表达心情沉重,内心的矛盾与不安。
  3. 独眠孤烛下: 表示在孤独的环境中生活,象征孤寂。
  4. 风雨在前山: 外部环境的动荡与内心的焦虑相呼应。
  5. 坏宅终须去: 破旧的居所终将离去,暗示人生的无常。
  6. 空门不易还: 离开寺庙后再回归的困难,象征人生选择的艰难。
  7. 支公有方便: 高僧的智慧与教导,指引寻求内心的道路。
  8. 一愿启玄关: 希望通过教导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 “孤烛”比喻孤独的心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 象征: “青蓝寺”与“空门”分别象征过去的安宁与未来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变化生活环境中的孤独与不安,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智慧的渴求。李端通过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对佛教思想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蓝寺: 象征宁静、安逸的生活。
  • 孤烛: 代表孤独、寂寞的心境。
  • 风雨: 生活的艰难与不确定性。
  • 坏宅: 旧居的无常与离别。
  • 空门: 清净的寺庙,象征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支公”指的是谁? A. 一位普通僧人
    B. 唐代著名高僧支道林
    C. 诗人的朋友

  3. “独眠孤烛下”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繁忙

答案

  1. B. 唐代
  2. B. 唐代著名高僧支道林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 同样表现了自然与人心的结合,展现了宁静与孤寂的意境。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李端的主题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端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