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芬归江东兼寄柳中庸》

时间: 2025-01-07 21:53:31

久是天涯客,偏伤落木时。

如何故国见,更欲异乡期。

鸟暮东西急,波寒上下迟。

空将满眼泪,千里怨相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是天涯客,偏伤落木时。
如何故国见,更欲异乡期。
鸟暮东西急,波寒上下迟。
空将满眼泪,千里怨相思。

白话文翻译:

我已在天涯漂泊很久,特别是在落木的时节,感到格外伤感。
如何才能在故国相见,更渴望在他乡再相会。
傍晚的鸟儿急匆匆地往东西飞去,寒冷的波浪缓缓地上下起伏。
我只能用满眼的泪水,诉说着千里之外的相思怨恨。

注释:

  • :很久,表示时间的久远。
  •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 偏伤:特别感到伤感。
  • 故国:故乡,自己出生或长大的地方。
  • 异乡:他乡,指与故乡不同的地方。
  • 鸟暮:傍晚时分,鸟儿归巢的情景。
  • :怨恨,思念的情感。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天涯”与“故国”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贯穿着唐代诗人常见的对离愁别恨的深刻描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端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边塞和游子的情感,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端送别友人张芬之际,表现了离别的伤感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唐代士人对友情与故乡的重视。

诗歌鉴赏:

《送张芬归江东兼寄柳中庸》是李端在送别友人时所作,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浓厚的离愁别绪。开头两句以“久”和“偏”二词引入,表明了作者的漂泊已久,心中对秋天落木的伤感。这种伤感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感慨,更是对自己身处异乡的深切体会。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比“故国见”和“异乡期”,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无奈。尤其是“更欲异乡期”的反复使用,强化了这种矛盾的情感。

后两句通过描绘鸟和波浪的动态,形成了一种对比,鸟儿急速而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紧迫,而波浪的缓慢起伏则映衬了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最后一句“千里怨相思”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满眼的泪水化作无尽的相思,令人感受到那种无法言喻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久是天涯客”:作者表明自己在外漂泊已久,成为了远方的旅客。
    • “偏伤落木时”:在秋季落叶时节,心中的伤感尤为突出。
    • “如何故国见”:对故乡的渴望,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
    • “更欲异乡期”:即使在他乡,仍希望能再相会。
    • “鸟暮东西急”:描绘傍晚归家的鸟儿,象征着归属感。
    • “波寒上下迟”:波浪的缓慢起伏,暗示着心情的沉重。
    • “空将满眼泪”:无奈之下,泪水成了唯一的宣泄。
    • “千里怨相思”:纵然千里相隔,思念的情感依旧强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鸟暮东西急,波寒上下迟”,在结构上形成对比。
    • 拟人:将鸟的归去与波浪的起伏赋予情感,增强表现力。
    • 排比:通过排比的手法表达思念的层次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出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落木:象征着秋天的凋零,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 :代表归属、希望与思念,寄托着对故乡的向往。
  • :象征着心灵的波动与情感的起伏,表现出情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维
    • C. 李端
    • D. 杜甫
  2. 诗中“久是天涯客”的“久”是指?
    • A. 一年
    • B. 很久
    • C. 短暂
    • D. 过去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喜悦
    • B. 离愁别绪
    • C. 忧伤
    •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端与杜甫:两者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端更细腻,杜甫则更悲壮。
  • 李端与王维:王维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而李端则更注重情感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