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 赵蕃 〔宋代〕 记得诗来半说花,不言长道苦风沙。知公不薄峤南使,政似昔人何以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是赵蕃对杨廷秀的诗作的回应,诗中提到杨廷秀的诗多谈花,而不常提及风沙之苦。赵蕃理解杨廷秀对南方的使者并不轻视,他的政治态度和古人如何对待家国相似。
注释: 字词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顺序作诗。
- 杨廷秀:指杨万里,宋代诗人。
- 太和:地名,今属江西。
- 万安:地名,今属江西。
- 峤南:指岭南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 政似:政治态度相似。
典故解析:
- 昔人何以家:引用古人对待家国的态度,暗示杨廷秀的政治立场和古人相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与杨万里、陆游等齐名。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对杨廷秀的诗作的回应,表达了对杨廷秀诗作的理解和对南方使者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杨廷秀诗作的回应,展现了赵蕃对杨廷秀的理解和对南方使者的尊重。诗中“记得诗来半说花,不言长道苦风沙”一句,既表达了对杨廷秀诗作内容的熟悉,也暗示了对杨廷秀不常提及风沙之苦的理解。后两句“知公不薄峤南使,政似昔人何以家”,则直接表达了对杨廷秀政治立场的认同,认为他的态度和古人对待家国相似,体现了赵蕃对杨廷秀的敬重和对其政治立场的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得诗来半说花”:赵蕃记得杨廷秀的诗作多谈花,暗示杨廷秀的诗作多写自然美景。
- “不言长道苦风沙”:赵蕃理解杨廷秀不常提及风沙之苦,暗示杨廷秀的诗作多写美好,少写艰辛。
- “知公不薄峤南使”:赵蕃知道杨廷秀对南方使者并不轻视,表达了对杨廷秀的尊重。
- “政似昔人何以家”:赵蕃认为杨廷秀的政治态度和古人对待家国相似,表达了对杨廷秀政治立场的认同。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半说花”和“苦风沙”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杨廷秀诗作的特点。
- 引用:通过“昔人何以家”的引用,增强了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杨廷秀诗作的回应,展现了赵蕃对杨廷秀的理解和对南方使者的尊重,表达了对杨廷秀政治立场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代表美好、自然。
- 风沙:代表艰辛、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赵蕃的这首诗是对谁的诗作的回应? A. 杨万里 B. 陆游 C. 杨廷秀 D. 苏轼 答案:C
-
诗中“半说花”指的是什么? A. 杨廷秀的诗作多写花 B. 杨廷秀的诗作多写风沙 C. 杨廷秀的诗作多写自然 D. 杨廷秀的诗作多写政治 答案:A
-
诗中“知公不薄峤南使”表达了什么? A. 对杨廷秀的轻视 B. 对杨廷秀的尊重 C. 对杨廷秀的不理解 D. 对杨廷秀的批评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小池》:展现了杨万里清新自然的诗风。
- 陆游的《游山西村》:展现了陆游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小池》与赵蕃的这首诗:两者都展现了清新自然的诗风,但杨万里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赵蕃的诗更注重对杨廷秀诗作的理解和尊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杨万里等宋代诗人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杨万里诗选》:收录了杨万里的诗作,有助于了解杨万里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