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春风欲到,小草先知道。
黄入新荑颜色好,图遣王孙归早。
兴来策杖微行,枝间布谷初鸣。
喜见儿童相报,墙根荠菜先生。
白话文翻译:
春风快要来了,小草最先感知到。
嫩黄的新芽颜色好,想要早早地让王孙归来。
兴致来了,拄着手杖轻轻漫步,树枝间布谷鸟开始鸣叫。
高兴地看到孩子们互相打招呼,墙根边的荠菜正在生长。
注释: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小草:指春天复苏的植物,象征生命的重生。
- 黄入新荑:新长出的嫩芽,颜色鲜黄。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寓意着美好的归来。
- 策杖:拄着手杖,表示轻松漫步。
- 布谷:布谷鸟,春天的象征,鸣叫声传递春天的气息。
- 儿童相报:孩子们互相问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墙根荠菜:墙根生长的荠菜,象征着春天到来时的自然生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景文,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元代末年积极投身于反元斗争,后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他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风格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春季,反映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刘基在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人间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描绘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诗词,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到来。春风的温暖使得小草感知到春的气息,嫩黄的新芽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而王孙的归来则预示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整首诗的语调轻快,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诗中的“兴来策杖微行”则展现了作者在春日里轻松游玩的情景,既有对自然的亲近,也有对生活的享受。布谷鸟的鸣叫声在此时更显得生动,传递着春日的快乐。最后一句“喜见儿童相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孩子们的互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愉悦的心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风欲到,小草先知道。
描绘春风即将来临,小草最先感受到春的气息,象征自然的敏感与生机。 -
黄入新荑颜色好,图遣王孙归早。
新芽的鲜艳颜色让人心生欢喜,期盼王孙能早日归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兴来策杖微行,枝间布谷初鸣。
作者兴致高涨,拄着手杖轻松漫步,树间布谷鸟的鸣叫声为春日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
喜见儿童相报,墙根荠菜先生。
看到孩子们互相问候,墙根的荠菜也在成长,表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拟人:小草“知道”春风,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感情。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对称的结构,比如“兴来策杖微行”和“枝间布谷初鸣”。
- 比喻:通过对春天的描写,隐喻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到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温暖、希望与新生。
- 小草:代表生命的复苏,生机盎然。
- 新荑:象征着年轻与活力。
- 布谷鸟:传统上是春天的象征,传递着春的消息。
- 儿童:象征着纯真、生命的延续与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平乐》中的“春风欲到”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即将到来
B. 春风已经来临
C. 春天的寒冷
D. 冬天的结束 -
“墙根荠菜先生”中的“先生”是指什么?
A. 老师
B. 植物
C. 小孩
D. 贵族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冬天的怀念
C. 对生活的厌倦
D. 对古代生活的描写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春日》(朱熹)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写春天的美好,但更加侧重于晨曦的宁静与盎然生机。
- 《清平乐》与《春日》: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但《清平乐》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