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柴门临小浦,竹径绕幽庄。雨剪葵韭滑,夜舂粳稻香。年丰饱妻子,日夕下牛羊。谁识田家乐,拂衣归兴长。
白话文翻译:
柴门靠近小河,竹林小路环绕着幽静的村庄。雨后剪下的葵菜和韭菜格外滑嫩,夜晚舂米的粳稻散发着香气。丰收之年,家人饱食,日暮时分放牧牛羊。谁能理解农家的乐趣,我挥袖归去,兴致悠长。
注释:
- 柴门: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常指农家。
- 小浦:小河,小水流。
- 竹径:竹林间的小路。
- 幽庄:幽静的村庄。
- 雨剪:雨后剪下的。
- 葵韭:葵菜和韭菜,都是常见的蔬菜。
- 滑:指蔬菜因雨后更加鲜嫩。
- 夜舂:夜晚舂米。
- 粳稻:一种稻米,粒大而饱满。
- 年丰:丰收之年。
- 饱妻子:家人吃得饱。
- 日夕:日落时分。
- 下牛羊:放牧牛羊。
- 拂衣:挥袖,表示离去。
- 归兴长:归去的兴致悠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宰相,主张抗金,后被贬。李纲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乐趣,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纲在观察田园生活后所作,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在宋代,文人常有隐逸田园的理想,这首诗正是这种理想的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首两句以“柴门”和“竹径”为起点,勾勒出一个幽静的村庄环境,给人以宁静安详之感。中间两句通过“雨剪葵韭滑”和“夜舂粳稻香”具体描绘了农家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劳作的满足。最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表达了“谁识田家乐”的感慨和“拂衣归兴长”的决心。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向往简朴生活的普遍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柴门临小浦,竹径绕幽庄。” —— 描绘了农家的外部环境,柴门和小浦象征着简朴,竹径和幽庄则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 “雨剪葵韭滑,夜舂粳稻香。” —— 通过具体的农事活动,展现了农家的日常生活,雨后的蔬菜和夜晚的舂米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 “年丰饱妻子,日夕下牛羊。” —— 描述了丰收的景象和家人的满足,日暮时分的放牧则增添了田园的宁静。
- “谁识田家乐,拂衣归兴长。” —— 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表达了归隐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柴门临小浦,竹径绕幽庄”中的“柴门”对“竹径”,“临”对“绕”。
- 拟人:如“雨剪葵韭滑”中的“雨剪”,赋予雨以人的动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通过描绘农家的日常生活和丰收的景象,作者抒发了对简朴生活的欣赏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场纷争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柴门:象征简朴的农家生活。
- 竹径:象征幽静的自然环境。
- 雨剪葵韭:象征农家的日常劳作和丰收的喜悦。
- 夜舂粳稻:象征农家的辛勤和满足。
- 日夕下牛羊:象征田园的宁静和生活的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柴门”象征什么? A. 豪华的住宅 B. 简朴的农家生活 C. 城市的繁华 答案:B
-
“雨剪葵韭滑”中的“滑”指的是什么? A. 蔬菜因雨后更加鲜嫩 B. 蔬菜因雨后更加粗糙 C. 蔬菜因雨后更加枯萎 答案:A
-
诗的最后一句“拂衣归兴长”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生活的热爱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系列,同样表达了归隐田园的理想。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的美。
诗词对比:
- 李纲的《田家四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归隐田园的理想,但李纲的诗更多了一层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李纲的诗作及相关评论。
- 《陶渊明集》,陶渊明的诗文集,可以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