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丁未正月入春苦雨,芳讯都迟,触绪伤怀,孤怀谁托。适得企止先生新制,藉韵奉酬,不觉遂成凄唱也》
时间: 2025-01-04 10:36: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丝笼晓院。檐梅半落,客情先倦。乍暖还寒,兀自饾饤春浅。都道烧灯过了,好偿却莺花心愿。春若便。便将草木,霎时俱换。也知不算飘零,总废酒疏吟,镇难消遣。浪迹天涯,锦字未逢归传。谁卜青毡在否,漫赢得乡心凌乱。愁正满。沉沉碧云天远。
白话文翻译:
细雨笼罩着清晨的院子,檐下的梅花已经凋落一半,来客的情绪似乎也逐渐疲倦。刚刚变暖又感到寒冷,春天的气息依然薄弱。大家都说灯已经点燃过,正好满足了对莺花的期盼。如果春天真的到来,草木也会瞬间焕然一新。虽然知道这不算是飘零,但我终究无法摆脱酒意和吟咏的空虚。漂泊在外,锦字的书信却没有归来的消息。谁能问问青毡的命运,任凭乡愁在心中搅扰。愁绪满怀,远远的碧空中,乌云沉沉。
注释:
- 漏:古代计时器,表示时光流逝。
- 檐梅:屋檐下的梅花,象征春天的气息。
- 乍暖还寒:形容气候变化无常,春天来得不够稳定。
- 莺花:指春天的美好景象和希望。
- 青毡:指青色的帷帐,象征着归属和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荣法,近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丁未年正月,正值春天的开始,但天气却不尽如人意,作者在愁苦的春雨中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玉漏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微妙变化与作者内心的苦闷。开篇以“雨丝笼晓院”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清新的氛围,接着通过“檐梅半落”展示了春天的脆弱与不确定。诗中反复提及的“乍暖还寒”,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换,更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随着春天的来临,作者希望能与春草、春木一同焕发活力,但现实的无情却让他只能借酒浇愁,难以自遣。最后一句“沉沉碧云天远”更是将这种孤独与无助推向高潮,表现了对归属与温暖的渴求,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丝笼晓院:细雨缠绕着清晨的院落,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檐梅半落,客情先倦:梅花已经凋落一半,来客的情绪逐渐疲惫,暗示春天的短暂与流逝。
- 乍暖还寒,兀自饿饤春浅:气温变化无常,春天的气息依然薄弱。
- 都道烧灯过了:大家都说灯已经点燃,暗示春天的希望被点燃。
- 春若便,便将草木,霎时俱换:如果春天真的到来,自然万物将焕然一新。
- 也知不算飘零:虽然明白这不是简单的凋零,但心中却难以释怀。
- 浪迹天涯,锦字未逢归传:漂泊在外,未能收到归来的信件,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谁卜青毡在否:谁来问问青色的帷帐是否在,象征对归属的渴望。
- 愁正满,沉沉碧云天远:心中愁绪满怀,远处的天空乌云密布,暗示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丝笼晓院”通过细雨的描写比喻心情的沉重。
- 拟人:如“乍暖还寒”赋予气候以人的情感,表现内心的纠结。
- 对仗:如“乍暖还寒,兀自饿饤春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归属的渴望,反映了在自然变化中人的孤独与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 雨丝:象征忧愁、思念,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 梅花:象征春天与希望,但凋落也暗示着短暂与失落。
- 碧云:象征远方的无尽与迷茫,传达出无法触及的心灵之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孤独与归属
B. 欢乐与团聚
C. 战争与和平
D. 自然与和谐 -
“乍暖还寒”描绘了什么样的气候变化? A. 稳定
B. 变化无常
C. 炎热
D. 寒冷 -
作者在诗中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春天的思念与孤独。
- 杜甫的《春望》:描写春天的美丽与人心的愁苦。
诗词对比:
- 对比袁荣法与李白的春天诗作,袁荣法更显细腻与忧伤,而李白则展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在对春天的描绘中,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世界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的诗词评论文章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