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
原文展示:
看花岩下兴偏长,不减西湖水月光。
镇坐绝无尘一点,寿阳深知靓宫妆。
白话文翻译:
在花岩之下,赏花的兴致总是偏长,
这情景不输给西湖的水月光辉。
静静坐着,绝无尘埃的干扰,
寿阳深知那美丽的宫女妆容。
注释:
- 看花岩:指观赏花的地方,诗中用作意象。
- 兴偏长:兴致、情绪较长,形容对花的喜爱。
- 西湖:指著名的西湖,象征着美好景致。
- 镇坐:安静地坐着,形容心境平静。
- 绝无尘一点:没有一丝尘埃,形容环境清幽。
- 寿阳: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人名,表示对美的知晓。
- 靓宫妆:指美丽的宫女妆容,形容华丽精致。
典故解析:
“西湖”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代表美丽的自然景象,许多诗人都曾吟咏过。寿阳则为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指在美丽的环境中生长的梅花,象征着高雅和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阳枋,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避地云山之时,传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看花岩”开篇,迅速引入了赏花的情境,表现了诗人对花的浓厚兴趣和持久的情感。接着提到的“西湖水月光”则将诗的意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比。诗人在这幅画面中,既有自然的映衬,也有内心的宁静,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镇坐绝无尘一点”描绘了诗人坐在岩石上,静享清幽之境的姿态,仿佛在与自然对话,心灵得以洗涤。最后一句“寿阳深知靓宫妆”则引入了对美的追求,梅花的清丽与精致,象征着一种内在的美和高洁的品质。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融中,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传达了宁静、淡泊的心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看花岩下兴偏长”:在花岩下看花,兴致总是特别浓厚。
- “不减西湖水月光”:这种情景不逊色于西湖的美丽景色。
- “镇坐绝无尘一点”:静静地坐着,周围没有一丝尘埃。
- “寿阳深知靓宫妆”:寿阳深知梅花的美丽,仿佛是宫女的妆容一样。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靓丽的宫女妆,突显其美丽。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使得朗朗上口。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花岩: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 西湖水月:代表理想和美的追求,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
- 尘埃:象征着纷扰与喧嚣,诗人渴望逃离的状态。
- 靓宫妆:意象优雅,传达了对美的向往和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看花岩”代表什么? A. 农田
B. 观赏花的地方
C. 山顶 -
“镇坐绝无尘一点”中“无尘”指的是什么?
A. 安静的环境
B. 干净的地方
C. 没有人 -
此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美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1.B;2.A;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阳枋与李白在描写自然景色中的不同风格,李白多用豪放的笔触,而阳枋则更细腻温婉,展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