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康状元乃叔上舍生还武功
武功山路渺,西去雪巉巉。 里布儒生服,邮车使者衔。 上堂修典册,登陇拜松杉。 记取龙头事,乡人问阿咸。
白话文翻译
武功山的路途遥远而模糊,向西行去,雪峰高耸。 穿着儒生的服饰,乘坐邮车,担任使者的职责。 在堂上修订典籍,登上陇地,向松杉致敬。 记住那些重要的事迹,家乡的人会询问你的近况。
注释
- 武功山:位于陕西省,此处指康状元乃叔的家乡。
- 巉巉:形容山势高峻。
- 里布儒生服:指穿着儒生的服装。
- 邮车使者衔:指乘坐邮车,担任使者的职务。
- 上堂修典册:在堂上修订典籍。
- 登陇拜松杉:登上陇地,向松杉致敬,可能暗指对先贤的敬仰。
- 龙头事:指重要的事迹或成就。
- 阿咸:康状元的昵称或别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边贡(1476-1532),明代文学家,字廷实,号华泉,山东济南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前七子”。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边贡为送别康状元的乃叔上舍生回武功而作。康状元可能是指康海,明代状元,武功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祝福和对友人成就的赞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康状元乃叔上舍生归乡的情景。首句“武功山路渺,西去雪巉巉”即刻勾勒出一幅遥远而高峻的山路景象,为全诗定下了壮阔的基调。接下来的“里布儒生服,邮车使者衔”则展现了康状元乃叔的儒雅和使者的身份,凸显了他的双重身份和责任。后两句“上堂修典册,登陇拜松杉”则进一步以典籍修订和向松杉致敬的意象,表达了对学问和传统的尊重。最后一句“记取龙头事,乡人问阿咸”则是对康状元乃叔成就的肯定和对家乡人的期待,充满了温馨和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武功山路渺,西去雪巉巉:武功山的路途遥远而模糊,向西行去,雪峰高耸。这里通过“渺”和“巉巉”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路途的遥远和高山的险峻。
- 里布儒生服,邮车使者衔:穿着儒生的服饰,乘坐邮车,担任使者的职责。这里通过“儒生服”和“使者衔”两个词,展现了康状元乃叔的儒雅和使者的身份。
- 上堂修典册,登陇拜松杉:在堂上修订典籍,登上陇地,向松杉致敬。这里通过“修典册”和“拜松杉”两个动作,表达了对学问和传统的尊重。
- 记取龙头事,乡人问阿咸:记住那些重要的事迹,家乡的人会询问你的近况。这里通过“龙头事”和“问阿咸”两个词,表达了对康状元乃叔成就的肯定和对家乡人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巉巉”比喻山势高峻。
- 对仗:如“里布儒生服,邮车使者衔”中的“儒生服”和“使者衔”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祝福,通过对康状元乃叔归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学问、传统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武功山:象征着康状元乃叔的家乡和归途。
- 雪巉巉:象征着路途的遥远和高山的险峻。
- 儒生服:象征着儒雅和学问。
- 邮车使者衔:象征着使者的身份和责任。
- 修典册:象征着对学问的尊重和追求。
- 拜松杉:象征着对传统的敬仰和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巉巉”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势高峻 B. 雪地平坦 C. 山路曲折 D. 雪地寒冷
-
“里布儒生服”中的“儒生服”指的是什么? A. 儒生的服装 B. 儒生的书籍 C. 儒生的学问 D. 儒生的家
-
“记取龙头事”中的“龙头事”指的是什么? A. 重要的事迹 B. 龙头的故事 C. 龙的形象 D. 龙的传说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边贡的其他送别诗,如《送别》。
- 明代其他诗人的送别诗,如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诗词对比:
- 边贡的《送别》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在主题上都是送别,但边贡的诗更注重对友人成就的赞扬和对学问的尊重,而杨慎的诗则更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边贡诗集》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送别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