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瑟瑟金风鸣玉銮,路车何日到长安。官河不似江涛险,只恐秋深白露寒。
白话文翻译:
秋风瑟瑟,金风中玉銮发出鸣响,我乘坐的路车何时能到达长安?官河的水流不像江涛那样险恶,只担心秋深时白露带来的寒冷。
注释:
- 瑟瑟:形容风声。
- 金风:秋风。
- 玉銮:古代帝王车驾上的装饰物,此处指帝王的车驾。
- 路车:古代的一种车辆。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今西安,此处代指京城。
- 官河:官方管理的河道。
- 江涛:江河的波涛。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季的深入,天气渐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边贡(1476-1532),字廷实,号华泉,明代文学家,山东济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明代中期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这首《迎銮曲》可能是边贡在迎接皇帝巡幸时所作,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旅途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边贡迎接皇帝巡幸时所作,通过描绘秋风中的玉銮声和旅途的担忧,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旅途安全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风中的玉銮声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巡幸的期待和对旅途安全的担忧。首句“瑟瑟金风鸣玉銮”,通过“瑟瑟”和“鸣”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秋风的声响和玉銮的鸣响,营造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氛围。次句“路车何日到长安”,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到达京城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对旅途的不安。后两句“官河不似江涛险,只恐秋深白露寒”,通过对官河与江涛的对比,强调了旅途的安全性,但“只恐秋深白露寒”一句,又转而表达了对秋深时节寒冷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旅途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瑟瑟”和“鸣”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秋风的声响和玉銮的鸣响,营造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氛围。
- 次句“路车何日到长安”,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到达京城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对旅途的不安。
- 第三句“官河不似江涛险”,通过对官河与江涛的对比,强调了旅途的安全性。
- 末句“只恐秋深白露寒”,转而表达了对秋深时节寒冷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旅途的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官河不似江涛险”,将官河与江涛进行对比,形象地表达了旅途的安全性。
- 拟人:“瑟瑟金风鸣玉銮”中的“鸣”字,赋予了玉銮以生命,使其仿佛能发出声音。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风、玉銮、旅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敬仰和对旅途安全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旅途的深思。
意象分析:
- 金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暗示了旅途的开始。
- 玉銮:象征着皇帝的威严和尊贵。
- 长安:象征着京城和权力中心。
- 官河:象征着官方管理的秩序和安全。
- 江涛:象征着自然界的险恶和不可预测。
- 白露:象征着秋天的深入和天气的寒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金风”指的是什么? A. 春风 B. 秋风 C. 夏风 D. 冬风
- “玉銮”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皇帝的威严 B. 旅途的安全 C. 秋天的寒冷 D. 江河的波涛
- 诗中的“长安”代指什么? A. 古代中国的首都 B. 旅途的目的地 C. 秋天的景象 D. 江河的波涛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边贡的《迎銮曲》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但边贡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旅途的担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边贡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杜甫全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和思想。
- 《王维诗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王维的诗歌创作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