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山诗》
时间: 2025-01-08 03:31: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旦索幽异。
放舟越垧郊。
苺苺兰渚急。
藐藐苔岭高。
石室冠林陬。
飞泉发山椒。
虚泛径千载。
峥嵘非一朝。
乡村绝闻见。
樵苏限风霄。
微戎无远览。
总笄羡升乔。
灵域久韬隐。
如与心赏交。
合欢不容言。
摘芳弄寒条。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我寻求幽静的异境,
放舟驶过广阔的郊野。
梅花盛开,兰花在溪边急速生长,
苔藓覆盖的山岭显得高耸。
石室高耸于树林之间,
飞泉从山间溅落。
我在这条小路上漫游了千年,
峥嵘的景色并非一朝一夕所成。
乡村的声音已经绝迹,
砍柴的人被风和云限制。
微小的战士无从远眺,
总是羡慕高大的乔木。
灵域久藏隐秘,
似乎与我的心灵相交。
合欢花不需多言,
我在寒条上采摘芬芳。
注释:
字词注释:
- 索:寻求、追求。
- 幽异:幽静而奇异的地方。
- 放舟:指乘船或划舟。
- 苺苺:形容梅花的鲜艳。
- 藐藐:形容小而高的样子。
- 石室:指石头做的室内或山洞。
- 飞泉:从高处落下的泉水。
- 虚泛:漫游、漂浮。
- 绝闻见:声音和景象都不存在。
- 樵苏:砍柴的人。
- 微戎:微小的战士,或指小兵。
- 总笄:指总是羡慕。
- 灵域:灵性所在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山水的幽静与人内心的交融,常见于古诗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灵运(385年-433年),字希声,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代表了山水诗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石室山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反映了谢灵运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政治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常常寄情于山水,寻找心灵的归宿。
诗歌鉴赏:
《石室山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寄托诗人情感的山水诗。整首诗通过对清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幽静与奇异的山水世界。开篇的“清旦索幽异”便引出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随着船只的行驶,周围的景色愈加迷人,梅花与兰花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的描写,不仅描绘了山水的壮丽,还隐含着一种对人类渺小的感慨。诗中“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的句子,体现了诗人对时间和自然的思考,强调了自然的恒久与变化的对比。
最后几句“灵域久韬隐,如与心赏交”,更是将自然与内心的感受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层次感悟。整体而言,诗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内心体验,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旦索幽异:在清晨寻找幽静而奇异的地方。
- 放舟越垧郊:乘舟穿越广阔的田野。
- 苺苺兰渚急:梅花盛开,兰花生长迅速。
- 藐藐苔岭高:苔藓覆盖的山岭显得高耸。
- 石室冠林陬:石室高耸于树林之间。
- 飞泉发山椒:飞泉从高山流出。
- 虚泛径千载:在这条小路上漫游了千年。
- 峥嵘非一朝:壮丽的景色不是一朝形成的。
- 乡村绝闻见:乡村的声音已经难以听见。
- 樵苏限风霄:砍柴的人受风云的限制。
- 微戎无远览:微小的战士无从远眺。
- 总笄羡升乔:常常羡慕高大的乔木。
- 灵域久韬隐:灵性所在的地方长久隐藏。
- 如与心赏交:似乎与我的心灵相交。
- 合欢不容言:合欢花不需要多言。
- 摘芳弄寒条:我在寒条上采摘芬芳。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自然景物,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拟人: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也有较好的表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晨: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梅花、兰花:象征高洁与生命力。
- 石室、飞泉:象征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 乡村:象征宁静与朴素的生活。
- 合欢花:象征温暖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旦”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中午
B. 清晨
C. 傍晚 -
“石室冠林陬”中“冠”的意思是? A. 冠冕
B. 最高的
C. 冠状物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轻视
B. 崇敬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体现隐逸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 李白《早发白帝城》:展现了壮丽山水与诗人豪情的对比,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山水诗选》
- 《谢灵运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