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读书诗》
时间: 2025-01-06 15:32: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
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
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
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
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
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白话文翻译:
我曾游历繁华的京都,从未放弃对山川景色的欣赏。
何况我现在已归于山水之间,心境和踪迹都显得孤寂。
空荡荡的馆舍,毫无争吵与诉讼,
闲适的庭院里只来鸟雀飞舞。
我卧病在床,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挥洒笔墨,任凭时间流逝。
我怀着对古今的思考,饮食间也充满了轻松的戏谑。
既然能微笑面对失落与苦恼,又何必嘲笑那云阁?
即使持戟也感到疲惫,耕作又何尝是快乐的事?
万事难以兼得欢乐,能够寄托生命的幸事已是难能可贵。
注释:
- 京华:指京城,古代指的是长安或南京等地,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
- 丘壑:指山川、地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虚馆:空荡的房屋,表示诗人所处的环境清静。
- 翰墨:指书法与绘画,表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
- 沮溺:指失意、沮丧的状态。
- 子云阁:可以理解为指某种高雅的书斋或处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灵运(385年-433年),字希逸,号景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与画家,世称“谢家”。他以山水诗闻名,提倡自然美,创作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斋中读书诗》创作于谢灵运隐居山林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诗歌鉴赏:
《斋中读书诗》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作品。诗中,谢灵运以“昔余游京华”开篇,回忆起自己曾经的京城生活,展现出一种对繁华与喧嚣的淡然与超脱。随着“矧乃归山川”的转折,诗人将视角转向当下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一种宁静和孤寂的心境。
在“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居所的清幽,既是对争吵与纷争的逃避,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接下来的“卧疾丰暇豫”则展现了诗人虽有病痛,却能在闲适中找到乐趣,体现了对生活的从容态度。
“怀抱观古今”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显示出他文化素养的深厚与对人生的豁达。在诗的结尾,诗人感叹世事难以兼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结合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谢灵运作为山水诗人的独特风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诗人回忆京城生活,但从未放弃对自然的热爱。
- “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归隐山水后,心中感到孤寂。
- “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隐居处宁静,周围只有鸟雀。
- “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卧病在床,享受悠闲时光与书法艺术。
- “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思考古今,饮食间轻松幽默。
-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面对失落与苦恼,保持幽默。
- “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持戟疲惫,耕作并非乐事。
- “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世事难以兼得,能够寄托生命的事已难得。
-
修辞手法:
- 对比:京华的繁华对比隐居的清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转变。
- 象征:山川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体现诗人的理想生活。
- 比喻:将生活的苦乐用笑与哂来表现,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山川: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是诗人心灵归宿的象征。
- 虚馆:代表诗人内心的清静与避世的愿望。
- 鸟雀:自然的生灵,象征自由与宁静。
- 翰墨:象征诗人对文化的追求与对创作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京华”是指哪个地方? A. 乡村
B. 京城
C. 海边
D. 高山 -
诗中“虚馆绝诤讼”的意思是什么? A. 有许多争吵
B. 宁静无争
C. 人来人往
D. 书声琅琅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忧愁
B. 从容
C. 愤怒
D. 绝望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终南山》王维:同样表现山水之美与隐居生活。
- 《山中问答》李白:探讨隐居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谢灵运 vs. 王维:谢灵运更注重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两者都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谢灵运诗集》
- 《南北朝文学概论》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