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为卞南仲赋月溪)》
时间: 2025-01-06 13:06:09意思解释
摸鱼儿(为卞南仲赋月溪)
作者: 张炎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溯空明霁蟾飞下,湖湘难辨遥树。
流来那得清如许,不与众流东注。
浮净宇。任消息虚盈,壶内藏今古。
停杯问取。甚玉笛移宫,银桥散影,
依旧广寒府。休凝伫。鼓枻渔歌在否。
沧浪浑是烟雨。黄河路接银河路。
炯炯近天尺五。还自语。奈一寸闲心,
不是安愁处。凌风远举。
趁冰玉光中,排云万里,秋艇载诗去。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月光和晴朗的天空下,月亮像蟾蜍一样飞降而下,湖边的风景模糊不清,遥远的树木难以辨认。
这清澈的水流从何而来,怎能如此清澈?它并未与其他河流汇入东海。
在这浮净的空间中,任凭虚幻的消息盈满,壶中却藏着古今的故事。
我停下酒杯,询问你:那如玉笛般的乐声是否还在?银色的桥影摇曳,依旧仿佛在广寒宫中。
不要停留在此处,渔歌的鼓声是否还在?
沧浪江上烟雨朦胧,黄河的路与银河相接。
炯炯的星辰仿佛在天边的尺五处。我自言自语,心中这寸闲情,并非安宁之处。
乘着微风高飞,趁着冰玉般的光辉,排云而行,秋水的舟上载着我的诗篇而去。
注释:
- 溯:追溯,回溯。
- 蟾:指月亮,形状像蟾蜍。
- 湖湘:指湖南一带,湖水和湘江。
- 浮净宇:浮动的清净空间。
- 壶内藏今古:壶中藏着古今的故事。
- 广寒府:指月宫。
- 鼓枻渔歌:渔船的歌声。
- 沧浪:指沧浪江。
- 黄河路接银河路:意指黄河与银河相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伯懿,号山樵,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词作,情感细腻,风格独特,常以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月夜,诗人在清幽的环境中,思索人生与自然的关系,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
诗歌鉴赏:
张炎的《摸鱼儿》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全诗通过描绘清澈的水流、遥远的树影以及月亮的美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空灵的氛围。诗人在此处不只是抒发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借助自然的景象反思人生的哲理。
“流来那得清如许,不与众流东注”,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我独立精神的追求,象征着不随波逐流的坚定信念。
整首词通过对比和意象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特别是“趁冰玉光中,排云万里,秋艇载诗去”,更是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升华为一种飘逸的生活态度。词中涉及的月亮、河流、渔歌等意象,既具象征意义,又引发读者对人生哲学的深思,达到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溯空明霁蟾飞下:描绘夜空明亮的月亮如蟾蜍般下落。
- 湖湘难辨遥树:湖边景色模糊,远处树木难以分辨,显示出月夜的朦胧。
- 流来那得清如许:感叹水流的清澈,似乎在问水流的来源。
- 不与众流东注:强调这股水流的独特,与其他河流不同。
- 浮净宇:清净的空间,意指心灵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蟾”比喻月亮,生动形象。
- 拟人:将水流、光影等赋予情感,增强画面感。
- 对仗:如“玉笛移宫,银桥散影”,工整而富有音乐感。
-
主题思想: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月亮: 象征孤独与清净,代表诗人的理想与思考。
- 水流: 代表时间与生命的流逝,反映诗人对生命的独立观察。
- 渔歌: 代表生活的乐趣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摸鱼儿》是谁的作品?
- A. 李白
- B. 张炎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流来那得清如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水流的感慨
- B. 对人生的失落
- C. 对友情的思念
- D. 对爱情的期待
-
“趁冰玉光中,排云万里”中“冰玉光”象征什么?
- A. 冷漠
- B. 明亮的未来
- C. 消逝的时光
- D. 自由的心灵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思乡之情。
- 《水调歌头》 by 苏轼:描绘月景,寄托人生哲思。
诗词对比:
- 张炎与李白的月景描写各有特色,李白的作品更为直接抒情,而张炎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层次展现出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大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