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奉题劳山纪游词。集中兼叙先世旧事,西司尤切时地,乔木苦岑之思,其寄于此矣》
时间: 2025-01-17 08:34: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亭怨慢 奉题劳山纪游词
作者: 吴则虞
记听罢西司残鼓。拂拭珊瑚,钓竿何处。
九点齐烟,数峰清苦向谁语。宦情如此,生意尽,前朝树。
历下古亭荒,要那日杜陵重试。
凝伫。怅仙人不见,料也十洲非故。
繁华过羽。更休问文章尘土。
我亦是万里浮家,迸铅泪绛河同注。
乞付与荆关图取,海山盟主。
白话文翻译
我听完西司的残鼓声,轻轻拂去珊瑚上的尘埃,钓竿又放在何处呢?
烟雾缭绕,几座清冷的山峰向谁倾诉我的苦闷?
这种宦官情怀如此沉重,生意已尽,前朝的古树依旧。
历下的古亭已经荒凉,何时才能再去杜陵重游?
我凝视着远方,怅然若失,仙人已经不见,这十洲的景象也不再是故乡。
繁华如梦,过眼云烟。更何必去问那些尘世的文采?
我也是漂泊万里的游子,泪水如同绛河水般流淌。
请将我的情思托付给荆关的地图,愿与海山之主共享此情。
注释
- 西司:指古代朝廷中负责乐器和音乐的机构。
- 珊瑚:象征美丽而脆弱的事物。
- 杜陵:指杜甫的故乡,代表着乡愁。
- 绛河:古代诗人用来比喻眼泪,如同河水一样流淌。
- 荆关:古代关隘,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则虞,近代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词技艺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丰富的情感,反映了对历史、自然及人情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吴则虞游历劳山后所作,诗中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感慨,折射出他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 奉题劳山纪游词》是一首充满感伤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厚的乡愁与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开篇以“西司残鼓”引入,渲染出一种落寞的氛围,随之而来的“拂拭珊瑚,钓竿何处”则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带有几分惆怅。
诗人通过对“九点齐烟”和“数峰清苦”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宦情和生意的消逝在诗中交织,给人以沉重的感觉。接下来的“历下古亭荒”则是一种对过往的唏嘘,古亭的荒凉仿佛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空虚与失落。
“怅仙人不见,料也十洲非故”一句,进一步突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故人的思念,似乎在诉说着对理想和现实的无奈。最后几句,诗人以自身的漂泊和泪水作结,表达了对故乡和情感的渴望与寄托,令人动容。全诗在抒情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听罢西司残鼓”——回忆听完西司的鼓声,暗含时光的流逝。
- “拂拭珊瑚,钓竿何处”——轻拂珊瑚,留下美好的回忆,但钓竿的去处却成了无奈的问号。
- “九点齐烟,数峰清苦向谁语”——烟雾缭绕,山峰的清冷让我无处倾诉。
- “宦情如此,生意尽,前朝树”——对宦海浮沉的感慨和对前朝往事的追忆。
- “历下古亭荒,要那日杜陵重试”——古亭荒凉,渴望重游故地的愿望。
- “凝伫。怅仙人不见,料也十洲非故”——凝视远方,感叹理想破灭,故乡已无。
- “繁华过羽。更休问文章尘土”——繁华如梦,何必再问浮华的文采。
- “我亦是万里浮家,迸铅泪绛河同注”——我也是漂泊的游子,泪水如河水流淌。
- “乞付与荆关图取,海山盟主”——将我的情感托付给地图,与海山之主共享。
修辞手法:
- 比喻:“繁华过羽”比喻繁华如梦,轻如羽毛。
- 拟人:“数峰清苦向谁语”赋予山峰以情感,表达孤独。
- 对仗:“宦情如此,生意尽,前朝树”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故土和理想的向往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司:象征过去的繁华与浮华。
- 珊瑚:象征美好而脆弱的回忆。
- 古亭:承载着历史与思念的地方。
- 杜陵:故乡的象征,寄托着深厚的乡愁。
- 绛河:眼泪的象征,表现内心的悲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司”指代什么? A. 个人的情感
B. 古代乐器和音乐的机构
C. 自然景观
答案:B -
“怅仙人不见,料也十洲非故”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理想破灭的失落
C. 对现实的满足
答案:B -
诗中“绛河”象征着什么? A. 喜悦
B. 眼泪与悲伤
C. 友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
- 《登高》杜甫: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人生的苦闷。
诗词对比:
- 吴则虞的《长亭怨慢》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吴则虞更侧重于个人的浮沉与历史的感慨,而李白则是通过月光抒发对故乡的直接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近现代诗人的艺术风格解析》
- 《吴则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