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时间: 2025-01-04 07:43: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亭怨慢
作者: 雷履平
又斜照低迷烟树。上巳清明,悉成幽阻。只恐花骢,后期难认翠微路。客情依黯,争踏向天涯去。送目远岑时,合未识奔波尘土。愁苦。便拈红拾翠,忍问弄箫俦侣。梨花榆火,尽消得旧情无数。料刻意伤别伤春,定愁损萧娘眉妩。待帘影西窗,重剪春灯低诉。
白话文翻译
在斜阳照耀下,烟雾缭绕的树木显得低迷。上巳节与清明节相连,这幽静的环境一切都显得沉闷。我担心那匹花骢马,迟早会让人难以辨认那条通往青翠山路的方向。客旅心情低沉,怎能踏上通往天涯的路?目送远方的山岑时,或许还未曾识得那奔波与尘土的烦恼。愁苦之情涌现,便拿起花瓣和翠绿的草叶,却又不忍心去询问那吹箫的朋友。梨花的白色与榆木的火焰,早已消散了无数旧情。想必我刻意去伤害离别与春天,必定会让萧娘的眉梢更添愁苦。待到西窗的帘影下,重剪那春灯,低声诉说我的心事。
注释
- 上巳清明:上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与之相近,都是春天的重要节日。
- 花骢:指一种花色的马,象征自由与美好。
- 翠微路:青翠的山路,象征美丽的未来与希望。
- 俦侣:指同伴或朋友。
- 梨花榆火:梨花的洁白与榆树的火红,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旧情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雷履平,生于20世纪,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古诗风格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闻名。其作品常常融汇古今,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现代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对离别和旧情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风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对美好旧情的追忆。诗的开头以“又斜照低迷烟树”引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仿佛春天的气息也被阴霾所笼罩。接着提到的“上巳清明”,不仅是时间的标记,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却又与“幽阻”形成强烈对比,暗示着内心的抑郁与困扰。
在表达离别的情感时,“客情依黯,争踏向天涯去”道出了旅人心中的孤独与无助,而后又提及“送目远岑时,合未识奔波尘土”,暗示作者对远方的渴望,却又感受到现实的艰难与无奈。
通过“便拈红拾翠”,诗人试图找寻快乐的瞬间,却又无法逃避对过往的思念。最后“待帘影西窗,重剪春灯低诉”,则是对未来的希望与愿望,期待在安静的夜晚能与过去的情感重温。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丰富的修辞,如对仗、比喻等,使得情感更加深邃,意象更加生动,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春天与情感的独到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斜照低迷烟树:描绘了夕阳斜照在烟雾弥漫的树木上,营造出一种迷离而低沉的氛围。
- 上巳清明,悉成幽阻:提到两个传统节日,暗示春天的美好却被阴云笼罩。
- 只恐花骢,后期难认翠微路:担心美好的事物会因时间的流逝而难以辨认。
- 客情依黯,争踏向天涯去:旅途中生客的孤独与无奈。
- 送目远岑时,合未识奔波尘土:即使目送远方,也未曾了解生活的艰辛。
- 愁苦:直接表露出内心的痛苦。
- 便拈红拾翠,忍问弄箫俦侣:尝试寻找快乐却不忍打扰朋友。
- 梨花榆火,尽消得旧情无数:象征着旧情的消逝。
- 料刻意伤别伤春,定愁损萧娘眉妩:感叹离别与春天的伤感。
- 待帘影西窗,重剪春灯低诉:期盼能在宁静的夜晚回忆往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骢”比喻青春与美好。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对称。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诗集中表达了对离别、春天的感伤,反映了人对美好旧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渴望,传达出对生活的深思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树:象征迷离与低沉的心境。
- 花骢:象征青春与自由。
- 梨花:象征纯洁与旧情。
- 春灯:象征希望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花骢”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匹马
- C. 一种树
- D. 一种酒
-
“客情依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D. 麻木
-
“待帘影西窗”中的“帘影”象征什么?
- A. 时光流逝
- B. 未来的希望
- C. 旧情的回忆
- D. 内心的孤独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雷履平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展现了对离别与旧情的感慨,但雷履平的作品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与创作》
- 《雷履平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