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秋柳》
时间: 2025-01-01 11:35: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最清楚长亭官道,十里西风,一鞭残照。
容易天涯,来时南浦暗芳草。
如今攀折,更一半霜推掉。
黄到不成丝,能挂得斜阳多少。
潦倒。记听莺筑馆,烟雨暗堤春老。
妆楼梦断,正新雁一声过了。
千万点马上关山,带残月开门行早。
空写尽江潭,独自相思人杳。
白话文翻译
在长亭的官道上,最为清晰可见,十里之外的西风和残余的晚照。
天涯似乎变得容易,回程时南浦的芳草暗淡无光。
如今我攀折的柳枝,已经有一半被霜打掉。
黄叶已经无法成丝,斜阳能挂得住多少?
我潦倒不堪,回忆起曾听黄莺在馆中筑巢,烟雨朦胧中春天已老。
妆楼的梦已断裂,刚好听见一声新雁飞过。
无数的点滴在马上穿越关山,带着残月早早开门行走。
我空写尽江潭,独自思念的人已无音讯。
注释
- 长亭:长亭指长久的亭子,象征送别之地。
- 西风:秋天的西风,预示着时光的流逝。
-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寓意故乡。
- 霜:象征寒冷和凋零,暗示季节的变迁。
- 黄到不成丝:形容秋天的柳叶已黄,无法再成丝状。
- 妆楼梦断:妆楼是女子的闺房,梦断象征着失落和分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圻(约1648年-约1715年),字惺、号月斋,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词和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自然景观,其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长亭怨慢 秋柳》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和愁苦的心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 秋柳》是一首情感深邃的古诗,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长亭官道”引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给人一种凄凉与孤寂的感觉。西风和残照的意象交织,强化了秋天的萧瑟之感。诗中“容易天涯,来时南浦暗芳草”一句,既有对故乡的怀念,又流露出人生旅途的孤独与无奈。
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对秋柳的攀折,象征着青春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诗中提到的“黄到不成丝”更是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柳叶的衰败,进而引发对过往的追忆。接下来的“妆楼梦断”,则将个人情感与时光的流逝结合,展现出对逝去幸福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最清楚长亭官道:描绘送别场景,设定情境。
- 十里西风,一鞭残照:秋风和夕阳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氛围。
- 容易天涯,来时南浦暗芳草: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故乡的思念。
- 如今攀折,更一半霜推掉:感叹时光荏苒,青春已逝。
- 黄到不成丝,能挂得斜阳多少:描绘柳叶凋零,象征生命的脆弱。
- 潦倒。记听莺筑馆:诗人回忆美好时光,反衬出现实的落寞。
- 烟雨暗堤春老:春天的结束,象征着青春的消逝。
- 妆楼梦断:梦的破灭,暗示着失去的爱情。
- 正新雁一声过了:新雁飞过,象征着离别的哀愁。
- 千万点马上关山:形容旅途的艰难与孤独。
- 带残月开门行早:暗示离别与孤独,进一步加深情感。
- 空写尽江潭,独自相思人杳:最终的孤独感,强调思念之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景象比作人生的无常,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通过“莺筑馆”等意象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共鸣。
- 对仗:如“烟雨暗堤春老”,强化了诗的音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时间的流逝、青春的消逝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送别的地方,象征离别与伤感。
- 西风:秋天的风,传递时光的流逝。
- 南浦:故乡的意象,象征思念。
- 霜:象征寒冷与衰败。
- 妆楼:女子的居所,象征爱情与梦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时光流逝
C. 友谊
D. 财富 -
“妆楼梦断”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失去的爱情
D. 亲情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愤怒
C. 悲伤
D. 幸福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思考,但更偏向于对酒酬唱的洒脱。
- 《春望》:描写时局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情感基调较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杨圻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