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

时间: 2025-01-17 10:14:33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

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
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白话文翻译

今年是闰月,夏天的光辉逐渐展现。
楼下的风光在傍晚显得格外迷人,城角的宴会也即将结束。
《九歌》的歌声扬起政事的重要,六种舞蹈散落了朝廷的衣袍。
天时与人事相合,大家和谐相处,事事都不违背。
礼节中推崇的意图深厚,乐曲中流露出的情感细腻。
我特别欣赏阳台上演出的乐曲,前几天的暮雨已经飞逝。

注释

字词注释

  • 通闰月:指今年有闰月,农历一年多出一个月,影响季节变化。
  • 春辉:春天的光辉,形容春天的气息仍在。
  • 九歌:古代歌谣,常用于祭祀,象征政治的重要性。
  • 六舞:古代的六种舞蹈,表示朝廷的仪式。
  • 天喜:天时的喜庆,意指天时与人事的和谐。

典故解析

  • 九歌:源于《楚辞》,是屈原所作的祭祀歌曲,象征神圣和政治。
  • 六舞:古代宫廷舞蹈,代表着礼仪和权力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隆基(685年-762年),字隆基,号太宗,是唐朝的一位著名皇帝,因其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他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的政治、社会和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快,气韵悠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盛夏时节,李隆基在花萼楼观赏风景,举行宴会,表现出对政事的思考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展现了他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夏的场景,诗人在楼阁上观赏风光,参加宴会,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政事的思索。诗中“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一句,既交代了时间背景,又隐喻了春天与夏天的交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荣。接下来的“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则通过景与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提到的“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将音乐与舞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明在宴会上不仅有欢庆的气氛,也有对政事的重视。这种将政治与艺术融合的手法,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多元。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一句,表达了天时与人事的和谐,传达出一种美好的祝愿。而最后两句则引入了个人的感受,强调了礼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引入时间背景,暗示春夏交替,生命的延续。
  • 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描绘了傍晚的美丽景色与宴会结束的情景。
  • 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突出音乐与舞蹈在政事中的重要性,表现出礼仪的庄重。
  •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强调天时与人事的和谐,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阐述礼乐在社会生活中的深远影响。
  •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最后一句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形成平衡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春辉”、“风光”等意象,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强调艺术与政治的结合,展现了李隆基作为皇帝的宽广胸襟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辉: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风光:自然的美景,代表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音乐与舞蹈:象征着礼乐文化的繁荣,体现了社会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歌”源自哪个古代文学作品? A. 《诗经》
    B. 《楚辞》
    C. 《红楼梦》
    D. 《离骚》

  2. 诗中“天喜时相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悲观
    B. 对和谐的向往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政事的无奈

  3.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欣赏?
    A. 直接叙述
    B. 通过对比
    C. 借助意象
    D. 采用典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李隆基的诗更注重政治与艺术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强调个人的隐逸生活。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词的多样性和深刻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隆基诗文选》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