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
时间: 2025-01-04 07:51: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 武元衡 〔唐代〕 昔佩兵符去,今持相印还。 天光临井络,春物度巴山。 鸟道青冥外,风泉洞壑间。 何惭班定远,辛苦玉门关。
白话文翻译:
从前我佩戴兵符离开,如今我手持相印归来。 天空的光辉照耀着井络,春天的景物越过了巴山。 鸟儿飞翔在青冥之外,风声和泉水在洞壑间回响。 我有什么愧对班定远的,我在玉门关的辛苦。
注释:
- 兵符:古代调兵的凭证。
- 相印:宰相的印章,代指宰相的职位。
- 井络:指井宿的区域,古人认为井宿主宰蜀地。
- 巴山:指巴蜀地区的山脉。
- 鸟道:形容山路险峻,只有鸟能飞过。
- 青冥:指天空。
- 班定远:指班超,东汉名将,曾任定远侯,长期在西域征战。
- 玉门关: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班超曾在此驻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在蜀地任职七年,后被召回朝廷。这首诗是他奉诏回京途中经过百牢关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去军事生涯的回忆和对未来政治生涯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武元衡在从蜀地返回朝廷的途中,经过百牢关时所作。诗中回顾了他过去的军事生涯和现在的政治地位,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经历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身份,展现了武元衡从军事将领到政治家的转变。诗中“天光临井络,春物度巴山”描绘了蜀地的自然美景,而“鸟道青冥外,风泉洞壑间”则表现了旅途的艰险。最后两句通过对班超的提及,表达了自己不畏艰辛,愿意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武元衡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佩兵符去,今持相印还。” —— 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身份,从军事将领到政治家。
- “天光临井络,春物度巴山。” —— 描绘蜀地的自然美景,春天的生机勃勃。
- “鸟道青冥外,风泉洞壑间。” —— 表现旅途的艰险,山路的险峻和自然的壮美。
- “何惭班定远,辛苦玉门关。” —— 通过对班超的提及,表达自己不畏艰辛,愿意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昔佩兵符去,今持相印还”展现身份的转变。
- 拟人:“天光临井络”赋予天光以人的行为,生动描绘自然景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昔佩兵符去,今持相印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表达了对国家忠诚和对个人成就的自豪。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武元衡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情怀。
意象分析:
- 天光:象征皇恩,国家的光辉。
- 春物:象征生机和希望。
- 鸟道:象征旅途的艰险。
- 风泉:象征自然的壮美和旅途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昔佩兵符去,今持相印还”表达了什么? A. 武元衡的军事生涯 B. 武元衡的政治生涯 C. 武元衡的身份转变 D. 武元衡的旅行经历 答案:C
-
“天光临井络”中的“天光”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光辉 B. 皇恩 C. 太阳 D. 月亮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班定远”是指谁? A. 班固 B. 班超 C. 班彪 D. 班昭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涉及玉门关,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对边疆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 vs 武元衡的《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武元衡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包括武元衡的这首诗。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武元衡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