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衣 其二 入楚不成,羁滞宁垣,心魂依黯,更成此解》
时间: 2025-01-17 08:36: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红衣 其二
入楚不成,羁滞宁垣,心魂依黯,更成此解。
禅味逃虚,雄心蹙日。浅消酲力。万变沧波,征衣黦愁碧。
遥山暝赴,奈几树鹃声留客。魂寂。凉雨短灯,堕阿蛮香息。
十年紫陌。何事狂踪,浮名一时藉。天涯咽念水国。
路南北。强把一痕诗梦,归语白云寻历。
怕宝筝楼下,悽损玉梅颜色。
白话文翻译
进入楚地却未能如愿,滞留在宁垣,心魂深沉黯淡,因此产生了这样的感悟。
禅意的味道逃离虚无,雄心却压抑在日头下面。稍稍消解了酲醉的力气。无数变化的沧海波澜,征衣黯然愁苦的碧色。
遥远的山在黄昏中归去,却难以忍受几棵树上的杜鹃声为我留客。魂灵寂静。凉雨下短灯,阿蛮香气飘散。
十年的紫陌,何事让我狂妄追逐,浮名一时的借口。天涯咽下对水乡的思念。
南北的道路。强忍一痕诗梦,归去问白云,寻寻觅觅。
害怕在宝筝楼下,悲伤地损失了玉梅的颜色。
注释
- 羁滞:被拘留或滞留的意思。
- 宁垣:可能指的是一种环境或地方,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
- 苍波:比喻沧海的波澜。
- 阿蛮: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可能指特定的香气。
- 紫陌:指的是道路,古代常用来形容行人稀少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宪融,近代著名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内心的情感。其诗风多变,情感深沉,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惜红衣 其二》于顾宪融的旅途中创作,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诗中蕴含了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惜红衣 其二》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诗。诗的开头通过“入楚不成,羁滞宁垣”,展示了诗人身处他乡的失落与无奈。接着,诗人运用“禅味逃虚,雄心蹙日”来描绘内心的矛盾,既想追求理想的境界,又感受到现实的压迫。
“万变沧波,征衣黦愁碧”一句,形象地将波涛与愁苦结合,表达了人生的多变与诗人对未来的忧虑。而后,诗人通过“遥山暝赴,奈几树鹃声留客”描绘了黄昏时分的静谧与忧伤,杜鹃声的余音似乎在提醒他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十年紫陌,何事狂踪”,在时间的流逝中,诗人反思自己的追求,意识到浮名的虚假与短暂。最后,诗中提到的“怕宝筝楼下,悽损玉梅颜色”,更是点出诗人内心的脆弱与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层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楚不成,羁滞宁垣,心魂依黯,更成此解。”
- 表达了诗人因未能实现目标而感到的失落与无奈,内心的黯淡。
-
“禅味逃虚,雄心蹙日。”
- 诗人感受到禅的宁静,却又因雄心受挫而感到压抑。
-
“万变沧波,征衣黦愁碧。”
- 描绘了人生的变化与壮志未酬的愁苦。
-
“遥山暝赴,奈几树鹃声留客。”
- 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忧伤,杜鹃声令人感慨。
-
“十年紫陌。何事狂踪,浮名一时藉。”
- 思考十年来的追求与浮名的无奈,表达对虚名的反思。
-
“天涯咽念水国。路南北。”
-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南北路途的迷茫。
-
“强把一痕诗梦,归语白云寻历。”
- 试图通过诗梦寻找归宿,向白云倾诉内心的思考。
-
“怕宝筝楼下,悽损玉梅颜色。”
- 对美好事物的失去感到惋惜,表达了内心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变沧波”比喻人生的变化。
- 拟人:如“杜鹃声留客”,使自然声音具有人情味。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无奈与追求的矛盾,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味: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沧波: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 杜鹃声:象征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白云:象征自由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羁滞”是什么意思? A. 自由自在
B. 被拘留或滞留
C. 追求理想
D. 回归故乡 -
“十年紫陌”指的是? A. 十年的旅途
B. 十年的追求
C. 十年的孤独
D. 十年的友谊 -
诗人对“浮名”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反思
C. 忽视
D. 肯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惜红衣 其二》: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直接,而《惜红衣 其二》则通过复杂的情感与哲理思考传达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
- 《顾宪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