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师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26: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枕加餐二十秋,炙鸡絮酒冷松楸。
凭将夫子呼杨震,不见藐孤哭邓攸。
生死情难忘北面,往来路易恸西州。
树头何必千金剑,岁岁为添土一抔。
白话文翻译
高枕无忧地度过了二十个秋天,炙鸡和酒冷却在松树和楸树之间。
试着呼唤老师杨震,却见不到孤苦伶仃的邓攸在哭泣。
生死之间的情感难以忘怀,北方的悲痛与西州的往来令人心痛。
树上何必用千金的剑,年年只需再添一把土。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枕:安稳地睡觉,形容生活无忧。
- 加餐:增加餐食,指在二十个秋天中生活富足。
- 炙鸡:烤制的鸡肉。
- 松楸:松树和楸树,意指环境之美。
- 夫子:尊称老师,指孔子。
- 杨震、邓攸:历史人物,杨震为清白之士,邓攸为被冤屈者。
- 北面:指北方,象征生死的分离。
- 西州:指西方的地方,可能与诗人的故乡有关。
- 千金剑:象征珍贵的物品。
- 土一抔:指填土,象征对逝者的追思。
典故解析
- 杨震:东汉名士,以清白著称,常被引用以表坚贞。
- 邓攸:古人名,与冤屈和悲惨命运相关,象征失去理想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紫绶,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中期,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常表现对历史人物的关注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紫绶感怀故人之际,描绘了他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生死情感的深刻理解,反映出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哭师二首 其二》通过对食物、环境和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朋友离去的深切感受。开头的“高枕加餐二十秋”描绘了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但随即转向对逝去时光的追忆,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炙鸡”和“冷酒”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氛围,似乎在暗示即使生活富足,心中却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与悲痛。
而“凭将夫子呼杨震”的呼唤,更是渗透了对师长的敬仰与思念,杨震的形象在诗中象征着道德与理想的追求。紧接着“藐孤哭邓攸”,则是对历史悲剧的反思,邓攸的遭遇使人感受到无辜与冤屈的沉重。生死情难忘,诗人在北方与西州之间的往来,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树头何必千金剑,岁岁为添土一抔”则更为深刻,诗人用“千金剑”象征人生的奢华与功名,而“土一抔”则是对生命的沉思,强调了对逝者的怀念不在物质的追求,而在于心灵上的追思与安慰。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高远,让人感受到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枕加餐二十秋:描绘了诗人安稳地度过了二十个秋天,表面生活富足。
- 炙鸡絮酒冷松楸:描述了食物的冷却,暗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 凭将夫子呼杨震:呼唤老师,表现对师长的敬仰与失去的痛苦。
- 不见藐孤哭邓攸:邓攸的哭泣象征着无辜与冤屈,引发对历史的反思。
- 生死情难忘北面:生死之间的情感难以忘怀,暗示对逝者的追忆。
- 往来路易恸西州:往来的路途让诗人感到悲痛,增强了孤独感。
- 树头何必千金剑:反思功名利禄的无意义。
- 岁岁为添土一抔:强调对逝者的纪念在于心灵的追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炙鸡”和“酒冷”,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树头比作千金剑,象征奢华与物质的无意义。
- 拟人:以“哭”来表现邓攸的冤屈,增加情感的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生死之间情感的纠葛,反映了历史的悲剧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强调了心灵的追思比物质的追求更为重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枕:象征安逸的生活状态。
- 炙鸡与冷酒:代表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内心的孤独。
- 杨震与邓攸: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千金剑:象征世俗的荣华富贵。
- 土一抔:象征对逝者的怀念与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枕加餐二十秋”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安逸富足
- B. 贫困潦倒
- C. 忧心忡忡
- D. 追求名利
-
“不见藐孤哭邓攸”中的“邓攸”象征着?
- A. 忍辱负重
- B. 奢华富贵
- C. 追求理想
- D. 历史的悲剧
-
诗的最后一句“岁岁为添土一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财富的追求
- B. 对逝者的怀念
- C. 对功名的渴望
- D.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紫绶与杜甫的作品均有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但王紫绶更为细腻,情感更为个人化;而杜甫则常在社会背景下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在表达手法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王紫绶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