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
时间: 2025-01-02 00:58: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粉壁衡霍近,群峰如可攀。
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
青翠数千仞,飞来方丈间。
归云无处灭,去鸟何时还。
胜事日相对,主人常独闲。
稍看林壑晚,佳气生重关。
白话文翻译:
粉墙近在衡山和霍山之间,群峰似乎可以攀登。
能够让堂上的客人,尽览湖南的山川。
青翠的山峰高达数千仞,仿佛飞入了方丈之间。
归来的云无处可归,飞去的鸟儿何时才能回来?
美好的景致日复一日相对着,主人却常常独自闲适。
稍微看着林间的夕阳,佳气在重关之中升起。
注释:
- 粉壁:指涂有粉饰的墙壁,这里用来描写草堂的环境。
- 衡霍:指衡山和霍山,都是著名的山脉。
- 数千仞:仞是一种古代的长度单位,表示极高的山。
- 归云:指飞回来的云彩。
- 去鸟:指离去的鸟儿。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衡山”和“霍山”都是南方著名的山脉,作者通过描写这些山脉,传达了山的壮丽和自然的美。诗中提到的归云和去鸟,反映出一种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唐代诗人,字君贞,号静庵,晚号长卿。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刘长卿隐居于会稽山的草堂时,是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学的感悟。
诗歌鉴赏:
刘长卿的《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展现了深厚的山水情怀。诗的开头以“粉壁”引入,构建了一幅静谧的草堂景象,墙壁的粉色与周围的群峰形成对比,暗示出一种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接着,诗人通过“群峰如可攀”体现出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仿佛这些山峰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的句子则表达了诗人对来宾的热情好客,希望他们能享受自然的美景。随着诗句的推进,青翠的山高耸入云,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仿佛这些山脉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后面的句子中,“归云无处灭”与“去鸟何时还”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流动的云与离去的鸟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变迁。最后几句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胜事日相对,主人常独闲”,他在自然的美景中找到安宁,享受着独处的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粉壁衡霍近:描绘草堂的背景,表明环境的优美。
- 群峰如可攀:形象地表现山峰的高耸挺拔,渴望接近自然。
- 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表达好客之意,展示山水之美。
- 青翠数千仞:强调山的高大和美丽。
- 飞来方丈间:描绘山与云的交融,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 归云无处灭:暗示时间的流逝,生命的变迁。
- 去鸟何时还:表现对逝去时光的思考,感慨生命的无常。
- 胜事日相对:描绘美好的景象,表现日复一日的宁静。
- 主人常独闲:表现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 稍看林壑晚,佳气生重关:通过夕阳的描绘,展现自然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群峰如可攀”形象地表现山的高大。
- 拟人:将云和鸟赋予生命,体现诗人对自然的感情。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意象分析:
- 粉壁: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
- 衡霍:指向壮丽的自然景观。
- 青翠:代表生机与活力。
- 云与鸟:象征自由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脉是哪个?
- A. 泰山
- B. 衡山和霍山
- C. 黄山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追求功名利禄
- B. 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
- C. 忽视自然的存在
-
“归云无处灭”中,归云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归属
-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二者都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不同的自然风光和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