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侯》

时间: 2025-01-01 12:26:51

不识黔中路,今看遣使臣。

猿啼万里客,鸟似五湖人。

地远官无法,山深俗岂淳。

须令荒徼外,亦解惧埋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侯
不识黔中路,今看遣使臣。
猿啼万里客,鸟似五湖人。
地远官无法,山深俗岂淳。
须令荒徼外,亦解惧埋轮。

白话文翻译:

我不认识黔地的道路,今天看到派来的使者。
猿鸣声在万里之外,鸟儿像五湖之人。
地方偏远官员没有权力,山深水阔民风又怎会淳朴。
必须让那荒僻之地的人,也能理解对埋轮的恐惧。

注释:

  • 黔中:指的是贵州地区,古称黔。
  • 遣使臣:派遣的使者或官员。
  • 猿啼:猿猴的叫声,象征孤独和遥远。
  • 五湖:指广阔的湖泊,象征着人们的流动与交流。
  • 地远官无法:表示地方偏远,官员无权干预。
  • 俗岂淳:民俗怎么会纯朴。
  • 荒徼:偏远的地方。
  • 埋轮:比喻埋没的交通工具,象征对未来的恐惧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君贞,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0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尤其以“送别”题材见长。

创作背景
《送侯》写于唐代,正值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时期,诗人身处的环境使他对远方与亲友的思念愈加强烈。此诗表达了对远行者的关心与不舍,并反映了地方官员在偏远地区的无奈与困境。

诗歌鉴赏:

《送侯》通过描绘使者的远行,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首联“不识黔中路,今看遣使臣”点出诗人对前路的陌生和对使者的关注,体现出一种对未知的担忧。接着,诗人借用猿啼和鸟鸣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遥远的气氛,反映出远行者的孤独感。而“地远官无法,山深俗岂淳”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困难,官员在偏远地区的无力感,暗含着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须令荒徼外,亦解惧埋轮”则强调了对未来的期盼,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应当理解和面对生活的艰辛。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理解,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不屈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识黔中路:表达了对黔地的陌生,暗示了人际关系的疏远。
  2. 今看遣使臣:表明了使者的来访,象征着连接与沟通。
  3. 猿啼万里客:通过猿啼声表现远方的孤寂,突出离别的情感。
  4. 鸟似五湖人:用鸟类比喻人,表现流动与交流的愿望。
  5. 地远官无法:强调偏远地区官员的无力,暗示社会的复杂性。
  6. 山深俗岂淳:质疑地方风俗的纯朴,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7. 须令荒徼外: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关心偏远地区的人们。
  8. 亦解惧埋轮: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类比作人,表现流动与交流。
  • 拟人:猿啼声被赋予情感,表现孤独。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比与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理解,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猿啼:象征孤独与遥远,表现思乡之情。
  • :象征自由与流动,反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荒徼:象征偏远与无奈,表现对社会的思考与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黔中”指的是哪个地区?
    A. 贵州 B. 四川 C. 云南 D. 西藏

  2. 诗人对远方官员的态度是?
    A. 支持 B. 无奈 C. 赞美 D. 轻视

  3. “猿啼万里客”中的“客”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使者 C. 朋友 D. 游客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by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刘长卿的《送侯》和王之涣的《送别》都表现了对远行者的关心与思念,但刘长卿更关注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而王之涣则侧重于个体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