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乱,衣冠南渡,流落南泉,作忆昔吟》

时间: 2025-01-04 09:37:02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

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

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

南来频洒泪,渴骥每思泉。

意思解释

永嘉乱,衣冠南渡,流落南泉,作忆昔吟

原文展示: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
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
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
南来频洒泪,渴骥每思泉。

白话文翻译:

回想起永嘉之乱时,中原大地动荡不安的岁月。
衣冠士人沦落在涂炭之中,车马也沾染了血腥的气味。
国家势力多有危难,宗族的人们饱受迁徙之苦。
南渡时频频洒下泪水,渴望的骏马常常思念水泉。

注释:

  • 永嘉:指的是永嘉之乱,是东晋时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导致中原动荡。
  • 板荡:形容政局动荡不安,社会不稳定的状态。
  • 衣冠坠涂炭:衣服和帽子沦落在火灾和苦难中,象征士人地位的沦丧。
  • 舆辂:指的是车辆,暗示战乱带来的生灵涂炭。
  • 国势多危厄:国家的形势多有危险和困难。
  • 宗人:指家族中的人,代表士人的家族和社会地位。
  • 渴骥每思泉:渴望的骏马常常思念水泉,形象地表达了对家乡和安宁生活的渴望。

典故解析:

永嘉之乱是东晋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南朝与北方的分裂,士人们在战乱中遭遇生死离别与家破人亡的痛苦。这首诗正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家国沦陷的无奈与悲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詹琲,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时,诗人以对历史的回忆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永嘉之乱的历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的每一句都渗透着悲伤与无奈,构建出一个被战乱撕裂的世界。诗人以“衣冠坠涂炭”来形象地描绘士人阶层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使文人失去了尊严与地位,生存环境变得极为艰难。同时,诗中提到的“南来频洒泪”,则生动地表现了南渡者的悲伤与无奈,流亡之苦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生怜悯。最后一句“渴骥每思泉”,用动物的渴望象征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求,表现出诗人对家园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助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永嘉际:回忆起永嘉之乱的时刻,强调历史的回顾。
  • 中原板荡年:指代那段时间内,中原地区的动荡不安。
  • 衣冠坠涂炭:士人的衣服和帽子沦落于苦难之中,象征身份的丧失。
  • 舆辂染腥膻:车辆沾染了血腥,暗示战争带来的惨痛。
  • 国势多危厄:国家形势危急,反映社会的不安定。
  • 宗人苦播迁:家族成员在动乱中沦落,苦于迁徙。
  • 南来频洒泪:南渡途中泪流满面,表现心中苦闷。
  • 渴骥每思泉:渴望的骏马思念水泉,象征对故乡与安宁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士人的悲惨遭遇比作“衣冠坠涂炭”,形象而生动。
  • 拟人:用“渴骥”来表现人类的渴望,不仅描绘动物的情感,也反映人类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永嘉之乱的回忆,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动荡的无奈与悲痛,展现了流亡者的苦楚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衣冠:象征士人的地位与尊严。
  • 涂炭:象征痛苦与灾难。
  • 舆辂:象征流亡与不安。
  • :象征悲伤与无奈。
  • :象征希望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永嘉”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南北朝的分裂
    B. 永嘉之乱
    C. 隋唐更替
    D. 王安石变法

  2. 诗中“衣冠坠涂炭”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士人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影响
    B. 士人的服装非常华丽
    C. 士人过着富裕的生活
    D. 士人参与了战争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未来的无奈。
  • 李白《将进酒》:则表现出一种更为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时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华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