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汪水云诗卷》

时间: 2025-01-01 12:47:46

细读燕云吟,静听流水琴。

神游八极高而深,龙溪玉山犹谷响,

燕歌吴咏轰雷音。

人中龙,

天外鹤。

挟泰山,

擘华岳。

醉吟不管天地窄,

尧桀谁能分善恶。

云阁麟台一笑间,

招得赤松归碧落。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题汪水云诗卷

作者: 觉性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细读燕云吟,静听流水琴。
神游八极高而深,龙溪玉山犹谷响,
燕歌吴咏轰雷音。人中龙,天外鹤。
挟泰山,擘华岳。醉吟不管天地窄,
尧桀谁能分善恶。云阁麟台一笑间,
招得赤松归碧落。


白话文翻译:

细细品味燕云的吟唱,静静聆听流水的琴音。
心灵在高远深邃的八方游荡,龙溪和玉山如同山谷的回响,
燕子的歌声和吴地的咏叹如雷鸣般震响。人中如龙,天外如鹤,
肩负泰山,撕裂华岳。醉酒吟唱不在乎天地的狭窄,
尧舜与桀纣又有谁能分清善恶?在云阁和麟台的一笑之间,
招来赤松子归入碧落之中。


注释:

  • 燕云吟:指燕地(燕国)和云地(云梦)所作的诗歌,代表了高远的文化。
  • 流水琴:流水声如同琴声,形容自然的和谐美。
  • 八极:指天南地北的地方,形容心灵遨游的广阔。
  • 龙溪、玉山:象征着自然的壮丽,龙溪的回响和玉山的巍峨。
  • 尧桀:尧和桀分别是古代贤君和暴君,代表了善恶的对立。
  • 赤松归碧落:赤松子是道教的仙人,碧落指仙境,寓意返回理想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觉性,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其诗风多为清新高远,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特别是善恶的讨论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形成对照,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态度的双重关注。开头两句以细读和静听的方式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平静。接下来的意象如“龙溪”、“玉山”则进一步拓展了自然的广阔与深邃,象征着人类精神的高远追求。

诗中提到的人中龙、天外鹤,既是对人杰地灵的赞美,又暗示了潜在的超越与追求。随着诗意的深入,作者直接触及了人性中的善恶,借尧舜与桀纣的对比,引发读者思考权力与道德的复杂关系。最后的“云阁麟台一笑间”,将哲理与超然的境界结合,展现了人类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丰富的比喻与象征,既富有音乐感,又充满哲理深度,让人读后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读燕云吟,静听流水琴。:倾听自然的声音,体味诗词中的哲思。
  • 神游八极高而深,龙溪玉山犹谷响。:心灵在高远的境地遨游,自然的壮丽如同回响。
  • 燕歌吴咏轰雷音。:燕地的歌声和吴地的咏叹如雷鸣,展现文化的力量。
  • 人中龙,天外鹤。:人杰与天外的仙人,象征追求与理想的结合。
  • 挟泰山,擘华岳。:气魄与豪情,表达了超越一切的决心。
  • 醉吟不管天地窄,尧桀谁能分善恶。:在醉吟中超越世俗的界限,反思历史的善恶。
  • 云阁麟台一笑间,招得赤松归碧落。:在理想的境界中,追寻归属与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音乐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人中龙,天外鹤”,形成音韵上的和谐美。
  • 象征:龙、鹤、赤松等意象象征着人类的追求与理想。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类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存在,反思历史的善恶,追求精神的自由与理想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云:象征文化的高远。
  • 流水琴:自然的美与和谐。
  • 龙溪、玉山:自然的雄壮与深邃。
  • 赤松:道教文化中的仙人象征,寓意超越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溪”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人杰地灵
    • C. 哲理的思考
    • D. 文化的传承
  2. 诗人通过哪两位历史人物探讨善恶?

    • A. 孟子与荀子
    • B. 尧与桀
    • C. 孙子与吴王
    • D. 李白与杜甫
  3. “人中龙,天外鹤”中“龙”与“鹤”分别象征什么?

    • A. 人杰与仙人
    • B. 权力与道德
    • C. 文化与自然
    • D. 思想与现实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觉性的《题汪水云诗卷》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与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觉性则更注重内心的平静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