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郑枢山》

时间: 2025-01-06 09:04:08

起敬英声亦有年,酒边曾见锦囊篇。

吟情六义初删后,古意三爻未画前。

放旷嗣宗应绝俗,清狂太白不妨仙。

如今海内无工部,谁肯题诗寄郑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郑枢山
作者: 黄庚 〔宋代〕

起敬英声亦有年,酒边曾见锦囊篇。
吟情六义初删后,古意三爻未画前。
放旷嗣宗应绝俗,清狂太白不妨仙。
如今海内无工部,谁肯题诗寄郑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枢山的敬意,提到他在酒席间曾看到过的优秀诗篇。作者感慨自己在吟唱中感受过的六义(古代诗歌的六种基本形式)已经被删减,古老的意境却未曾描绘出来。诗人希望能够放开传统,超脱世俗,像李白那样洒脱不羁,甚至可以被称为仙人。如今在这个时代,工部(负责诗词的官职)已经不存在,谁还愿意为郑虔题写诗篇呢?


注释:

  • 起敬:表示尊敬,致敬。
  • 英声:英俊的声音或才华。
  • 锦囊篇:指优秀的诗作,锦囊代表美好的东西。
  • 吟情六义:吟唱的情感与六种基本的诗歌形式。
  • 古意:古老的情趣或意境。
  • 三爻:古代易经中的一个概念,代表一种变化与象征。
  • 放旷:放纵、开阔的态度。
  • 嗣宗:指承继宗派或宗旨。
  • 绝俗:脱离世俗的纷扰。
  • 清狂:形容一种洒脱不羁的性格。
  • 太白:指李白,著名的唐代诗人。
  • 工部:古代负责诗文的官职,工部尚书负责文学创作的审定。
  • 郑虔:郑枢山的别名,可能是对其的敬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庚(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在诗歌创作上有较高的造诣,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宋代,正值宋代文化繁荣时期,但诗人感受到官场的沉闷与文人之间的竞争,因而流露出对自由创作的渴望与对英雄人物的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郑枢山为寄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以及对古代诗人李白的向往。诗中开篇以“起敬”引入,表明了诗人对郑枢山的深厚敬意,接着通过回忆在酒席上见到的“锦囊篇”引发对古代诗歌的思考。诗人将“吟情六义”与“古意三爻”结合,表达了对文学传统的尊重与对创新的渴望。尤其是“放旷嗣宗应绝俗”一句,突显出诗人希望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一种更高远的艺术境界。最后的“如今海内无工部,谁肯题诗寄郑虔”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反映出社会对文学创作的冷淡。整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既有对友人的寄托,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起敬英声亦有年”:表达对郑枢山的敬意,称其才华不凡。
    • “酒边曾见锦囊篇”:回忆在酒席间看到的优美诗篇。
    • “吟情六义初删后”:思考古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
    • “古意三爻未画前”:古老的意境未曾被描绘。
    • “放旷嗣宗应绝俗”:希望超脱传统与世俗。
    • “清狂太白不妨仙”:向往李白那种洒脱的个性。
    • “如今海内无工部”:感慨当今社会对文学的冷漠。
    • “谁肯题诗寄郑虔”:对未来诗人寄赠的渴望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篇比作“锦囊”,象征美好。
    • 对仗:如“绝俗”与“应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郑枢山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对古典诗歌的怀念,以及对当代文学冷淡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欢聚与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
  • 锦囊:象征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才华。
  • 海内无工部:象征当代社会对文学的冷淡与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表达了对谁的敬意?

    • A. 李白
    • B. 郑枢山
    • C. 黄庚
    • D. 古人
  2. 诗中提到的“锦囊篇”象征着什么?

    • A. 枪械
    • B. 优秀的诗作
    • C. 财宝
    • D. 酒席
  3. “如今海内无工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高兴
    • C. 愤怒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黄庚《寄郑枢山》 vs 李白《将进酒》
    •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但黄庚更加注重于对友人的敬仰,而李白则展现了对人生享乐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