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十咏。月窟》

时间: 2025-01-19 19:57:36

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

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

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窟
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
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
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

白话文翻译:

月窟里的水声潺潺,冲刷着幽静的石头,
流入那圆满的地方。
就像一杯常常盛满,承接着夜晚的清露。
月光斜照在岩石的曲折处,
树林寒冷,春天的温暖却迟迟未至。
游人不敢轻易触碰,
生怕有蛟龙在保护着这里。

注释:

  • 溅溅:指水流的声音,形容水流的潺潺声。
  • :漱洗,冲刷的意思。
  • 团圆处:水汇聚成圆的地方,这里象征着完美与和谐。
  • 承彼清夜露:承接夜晚清新的露水,形容水的清澈。
  • 岩曲月斜照:月光倾斜地照在岩石的曲折处,描绘了夜晚的美景。
  • 游人不敢触:游人不敢随意触碰,反映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恐惧。
  • 蛟龙护:传说中的蛟龙,象征着神秘和力量。

典故解析:

蛟龙在古代文化中常常被视为水的灵物,具有保护水域、主宰水流的能力。诗中提到的“蛟龙护”不仅增强了神秘感,也代表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因其诗歌清新而富有哲理,被誉为“诗豪”。他在诗歌中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禹锡任职海阳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在贬谪生涯中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月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神秘。开篇描写水声,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水流的声响与石头的碰撞,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故事。接着,诗人用“团圆处”象征着完美与和谐,展现了水的清澈和夜空的宁静。月光照射在岩石上,给人以一种温暖而又寒冷的对比,反映了春天的迟到与自然的变化。最后一句“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透出一种敬畏之情,表达了人对自然力量的感叹与尊重。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与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溅溅漱幽石”:描绘水流声与石头的清脆碰撞,强调了环境的宁静。
    • “注入团圆处”:水流汇聚之处象征完美,引发对自然和谐的联想。
    • “有如常满杯”:将水比作满杯,增强了诗的意象。
    • “承彼清夜露”:夜露的清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纯净。
    • “岩曲月斜照”:月光的照射,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林寒春晚煦”:对比寒冷与温暖,反映了自然的变化。
    • “游人不敢触”: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 “恐有蛟龙护”:神秘的蛟龙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常满的杯子,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游人不敢触”表达对自然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的源泉,清澈而富有灵性。
  • 月光:代表宁静与美好,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蛟龙:象征自然力量,体现了对未知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月窟》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刘禹锡
    • D. 白居易
  2. “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蔑视
    • B. 对自然的敬畏
    • C. 对蛟龙的向往
    • D. 对游人的嘲讽
  3. 诗中“注入团圆处”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自然的和谐
    • C. 人的孤独
    • D. 春天的温暖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夜晚月光的赞美,但前者更具哲理性,后者则更注重情绪的抒发。刘禹锡的诗在意境上更为清幽,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禹锡研究》